赵环不禁想起了自己在建筑设计之路上的种种经历。初入职场,他在商业项目中坚守“人文尺度”,试图为建筑注入更多的情感和温度。在设计养老院时,他坚持“阳光走廊”的弧度计算,希望能为老人们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漫步时能充分享受阳光的温暖。然而,他的坚持却被甲方嘲讽为“不切实际”,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容纳更多的床位,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那一刻,赵环深刻地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也更加明白父亲的观念在这个商业社会中的普遍性。
在与甲方的一次次冲突中,赵环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道路。他想起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会饮篇》中对爱欲本质的探讨,爱欲不仅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真理和智慧的渴望。在建筑设计中,他所追求的,不正是一种对建筑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类居住智慧的探索吗?这种追求,与父亲所期望的功利性的成功,似乎背道而驰。但赵环坚信,真正伟大的建筑,应该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既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能触动人们的心灵。
与此同时,赵环也想到了郭静。郭静在陶艺创作中,那种对泥土的敏锐感知和对情感的细腻表达,让他深受启发。郭静能够凭借双手,赋予泥土灵魂,让每一件陶艺作品都成为情感的载体。她不会被传统的陶艺观念所束缚,勇于尝试各种创新的技法和表现形式。赵环意识到,在追求艺术和理想的道路上,郭静是他的同路人。她的存在,让赵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在建筑设计中坚持自己的风格,不被外界的压力和父亲的期望所左右。
赵环重新审视这份“人生工程进度表”,他知道,自己不能再被这份表格所定义。他决定与父亲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试图打破彼此之间的隔阂,让父亲理解他对建筑的独特见解和追求。他希望父亲能够明白,人生不是一场按照既定路线行驶的旅程,而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和惊喜的冒险。在建筑设计中,他想要追求的,不仅仅是职业上的成就,更是对建筑艺术的真正探索和对人类情感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