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 > 第26章 窑火中的釉料占卜

第26章 窑火中的釉料占卜(2 / 2)

"老周,这剪报..."郭静的声音有些颤抖。老周挠了挠头,脸上露出回忆的神情:"哦,这是十年前那场大台风前,我师傅留下的。他说那天开窑,釉面裂得跟这一模一样,后来果然来了强台风。我们那会儿都笑他是'窑火占卜师',没想到..."

郭静的心猛地一跳。她想起外婆的窑炉笔记里夹着的一张泛黄纸页,上面用毛笔写着:"釉裂如蛛,必有风雨;釉斑似星,当有晴夜。"当时她只当是古老的陶艺谚语,此刻却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某个尘封的秘密。她转身跑回工作室,在堆满陶土和工具的书架上翻找,终于在一本1970年代的《景德镇陶瓷》杂志里,找到了一篇被虫蛀的文章——《论窑变与气象的关联性研究》。

文章作者是位早已被遗忘的老艺人,里面记载了他毕生观察到的釉面变化与天气的对应关系:当釉面出现平行裂纹时,预示着持续的阴雨;而当裂纹呈放射状时,则可能有强风过境。最让郭静震惊的是其中一张手绘插图,画的是某次开窑时得到的釉面裂纹,旁边用蝇头小楷标注着:"丁丑年七月,釉裂如台风眼,三日后飓风至,毁屋百间。"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雨点打在晾坯棚的铁皮屋顶上,发出密集的鼓点声。郭静把那半块试片放在台灯下,裂纹在灯光下泛着幽蓝的光,像一条凝固的闪电。她忽然想起今早揉泥时的异样——那团陈腐了五年的紫泥,手感比平时更黏腻,带着一种潮湿的暖意,当时她以为是梅雨季的缘故,现在想来,或许泥土早已感知到了台风的逼近,提前在分子结构里写下了预兆。

"小郭,吃饭了!"老周在门外喊她。郭静应了一声,却没有动。她拿出笔记本,开始仔细记录这窑作品的釉料配方、烧制温度曲线,以及最终形成的裂纹形态。她发现当窑内温度在某个临界点突然下降时,釉面会形成特定的纹路,而这个温度变化的节点,恰好与台风来临前气压的急剧变化相对应。

"也许不是釉料在占卜,"她在笔记里写道,"而是陶土本身就是大地的记忆体,它记得每一次风雨,每一次温度变化,而窑火只是把这些记忆显影出来的暗房。"写到这里,她想起外婆说的"陶土会记住经手者的体温",忽然觉得自己之前的理解太过狭隘——陶土记住的何止是人的体温,它记住的是整个自然的呼吸。

最新小说: 菩提下 迷人青梅最爱我! 青芜志 深情失控,他服软低哄别离婚 斗罗:七宝弃女!武魂殿神罚圣女 惊世风华:绝世大小姐 侯府联姻手札 挺孕肚寻夫,禁欲大佬宠妻上瘾 改嫁绝嗣大佬后,假死丈夫悔断肠 兽世种田:带着部落搞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