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造枪管的同时,林羽也处理了M16步枪的剩余零件。那些无法利用的金属碎块、破损的机械结构,林羽并没有随意丢弃。他知道,即使是废弃的金属,在末世中也可能被其他幸存者利用。为了避免这些零件被他人拾取,从而被用于制造新的威胁,林羽将它们小心翼翼地埋入土中。他选择了山洞深处的一个隐秘角落,挖了一个深坑,将所有剩余的金属零件全部埋入其中,然后用泥土和岩石将其掩盖起来,不留下任何痕迹。
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体现了林羽极度的谨慎和远见。他不仅要解除眼前的威胁,更要防止未来的潜在隐患。他坚守着“不依赖外界”的生存底线,这意味着他要尽可能地消除任何可能引来外界关注的因素。
他将这次“金属禁忌”的改造和处理,包括“林羽将枪管熔毁改铸成锄刃(减轻负重),剩余零件埋入土中(防他人拾取)”的策略,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他意识到,在末世中,生存的关键在于适应和转化。
这次将枪支改造成农具的行为,对林羽而言,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
它象征着“武力终结,种田永续”。 M16代表着末世中暴力和掠夺的武力法则,而锄刃则代表着耕种和自给自足的生存方式。林羽将枪管熔毁改铸成锄刃,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改造,更是他生存理念的升华。他放弃了依靠武力去掠夺和对抗外界的道路,转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耕种和建设自己的山洞家园中。这意味着他将更坚定地依靠自己的双手,通过劳动来获取生存所需的资源,而不是依赖外部的武力或掠夺。
这种“武力终结,种田永续”的理念,也进一步深化了第三卷的核心逻辑——“坚守‘不依赖外界’的生存底线”。林羽通过这次行动,彻底斩断了对外界武力的依赖,转而专注于内在的建设和生产,从而实现真正的自给自足。
他将这次“金属禁忌”所蕴含的深远象征意义,包括“象征:武力终结,种田永续”的生存哲学,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他知道,这是他在末世中找到的真正生存之道。
这次放弃修复枪支并将其改造成农具的事件,标志着林羽在“外界冲击”阶段,对人为掠夺威胁的应对策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博弈,最终却选择了一条非暴力的生存道路。他不仅彻底解除了武装威胁,更通过这种象征性的行为,明确了“武力终结,种田永续”的生存理念,坚守了“不依赖外界”的底线。将剩余零件埋入土中,也为后续章节埋下了伏笔,预示着他将要面对的,是更纯粹的生存挑战,而非无休止的人类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