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给人看出来的黑暗,大抵还算光明正大,但是当黑暗看上去更加光明,就是灾难,而高宇顺正是这样的想法。
为应对未来的艰苦环境,"快应队"即将投入到大漠生存特训中。
由孙守法、马进山领衔,联合胡化汉民与归化汉民共同编纂的《大漠野外生存手册》终于完成最终版:
囊括了沙漠、草原、冰原、高原、山地五大极端环境的生存要诀。
这些要诀不是单纯的旅行总结,充斥着血泪以及累累尸骨;
胡化汉民基本是用血泪谱写了艰难生存法,他们在鞑靼人的眼皮底下,生存了一百多年。
而这种生存,就是在地狱里求活,终于总结下宝贵经验。
同样甘州六卫的贫瘠,让马进山不得不寻求卫所生存下去的方法方式,孙守法用残兵证明怎样才能活下去?
这本手册已经达到皇帝要求的极致,再无改进余地。
队员们还将在河套地区进行为期一月的实地演练,期间需要自行完善训练方案,为真正的战场考验做足准备。
河套的生存环境远不是川蜀可比,川蜀气候条件确实不好,但是山林多,水系多,所以怎样都容易活下去。
而河套地区的山脉,多的是恶红眼的野兽,沙化严重的土地,吸引不了小兽,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没有草原就没有生灵,没有生灵就无法形成生态闭环。
快应队成员去那里,想要生存下去,势必要与山中野兽争斗;
这本身就是拉练的目的,河套的治理,需要相对平和的环境,若是狼群在不远处注视,猛虎在另外地方等待捕食,还怎么干活?
皇庄军师装备方面也迎来重大革新。
原先使用的野外折叠工具全面升级为野战多功能军器,性能提升显着。
虽然行军锅仍保持原样,但配备了一种革命性的引火燃料——压缩油布。
这种神奇的燃料指甲盖大小就能产生相当于巴掌大煤块的热力,大大提升了野外炊事的效率。
大明军工工坊作为后勤部门,优先改善战士生存保障,其次才是战场应对。
这里必须提到一位奇人,数学科的薄珏,天下行走张国维推荐来的人;
据说张国维做庐州巡抚时,曾经用过此人,此人改良出的远望筒,安放在大炮上,射程达到三十里;
虽然准头一般,但是那时可是崇祯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