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之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一直是各方势力觊觎的对象。
如今皇帝明确表示另有他用,看来这背后的计划不小。
他偷偷瞥了眼其他大臣,只见众人神色各异,有的面露思索之色,有的则微微皱眉,似乎在权衡利弊。
陈演深知,在这朝堂之上,一言一行都关乎着自身的利益和前途,他必须谨慎应对。
“朕欲迁沿海诸省,置换湖广土地。
毕竟沿海多山地碱泽,又有海寇肆虐,朕怜惜他们生活不易;
愿以良田相换,不会让他们贬地置换,同比例置换即可!”
朱有建目光坚定,郑重地做出了承诺。
此言一出,钱谦益只觉脑袋“嗡”的一声,仿佛要炸开一般。他心中暗自叫苦:
“我们沿海豪富,何时指望过那贫瘠的田地了?
若真的内迁,海上贸易还如何开展?
那些巨额财富又怎会流入家中?”
他嗫嚅着嘴唇,想要反对,却又不敢开口。
毕竟,自大明开国以来,祖制便有“片板不下海”的禁令,海路贸易一直以来都是走私盛行;
隆庆开关也只是允许西洋商人来大明做生意,却未曾提及明商可涉海,朝廷只是通过海贸获得财富,却没有违背祖制开海。
若皇帝真要推行沿海内迁之策,沿海恐怕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浙、闽、粤的豪富之家,哪一个不是与海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哪家没有几支海匪船队?
他们靠着这些船队,在海上纵横捭阖。
特别是西洋人到来之后,双方更是达成了默契的协议:
豪富们提供茶叶、丝绸、瓷器、火药、面粉、矿材、大木等物资,西洋战舰则负责护航。
此外,他们还与“耶稣会”达成协议,“耶稣会”负责拉拢可造之材入会;
为这些人提供进阶之路,将他们送入朝廷当官,以此帮助“耶稣会”在大明传教;
同时协助编译大明先进的工技之类的书籍,也输出欧罗巴的目的性书籍。
倘若皇帝真的推行沿海内迁之策,这无疑是斩断了大家的财路和生存之道。
钱谦益心中一凛,他仿佛已经看到了一幅混乱的画面:
沿海豪富们不甘心失去既得利益,必然会奋起反抗;
海匪们失去了庇护,也会四处作乱;
西洋人若是得知消息,说不定会借此机会挑起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