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才不管那么多。
挽风阁主事也将下面参加的文人书生的诗词之作收了上来。
贵客席位的几个老头拿起仔细看起来了,时而摇头,时而皱眉叹气,显然是极为不满意。
最后选出两首勉强过得去的律诗。
此刻萧放已经提笔写了起来。
这种节日聚会作诗词,并没有要求什么主题。
萧放写完后,淡淡看了一眼徐挽歌,便回了位置。
几个老头看了之后,连连称赞,绝对不是恭维之语。
很快,萧放写的词被挽风阁管事读了出来,确实大气磅礴,精妙无比。
顿时场中又是称赞一片。
此时,苏小楼还在桌前苦思,台下唏嘘之声倒是没影响到他。
只是这萧放写得太好了,寻常诗词恐怕比不过他。
徐挽歌看着他的意思,大概就是,你自己看着办吧,输了她就要跟其他男人走了。
苏小楼咬咬牙,剽窃就剽窃吧,可万不能输给萧放。
观他看徐挽歌的眼神就不太对头,绝不可能让他二人独处!
想起刚才寻找徐挽歌身影时的一幕,忽然心里有了计较。
于是在许多人催促下,提笔写道:“青玉案-会文端午!”
隔得近的文人,均是惊讶。
这词牌青玉案可是较难,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
没有极深的功底,很少有人敢去碰它。
敢在如此集会上写它之人,绝对不简单,放下刚才不屑之心态认真看下去。
苏小楼字虽算不得多老辣,但字形纤细刚劲、飘逸顿感,给人眼前一亮之感。
非所见之字体,不免又多了许多诧异。或许,这少年当真不凡。
只见他奋笔疾书: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竟然是一气呵成!
随着灯火阑珊处落笔,顿时,场中鸦雀无声,均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萧十一见此,不明所以,抓过一中年书生问道:“怎生不言语,我楼弟做诗如此之差吗?”
那中年书生也不恼,推开萧十一,苦笑道:“你这兄弟当真是……恐怕今日端午夜后,这青玉案,再无人敢碰!不虚此行,不虚此行,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