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听了137遍,只为不错过一个音节。”
发布后两小时,数据平平。
营销团队开始焦虑。有人提议:“要不要加个折扣预告?或者找人转发造势?”
洛倾颜摇头:“我们不是在抢眼球,是在等心跳。”
她回到工位,打开内部通讯群,看见苏曼刚发了一条消息:“情感牌打得太满,容易显得品牌软弱。技术公司,终究要靠实力说话。”消息后面,还附了个意味深长的微笑表情。
洛倾颜没回,而是打开文件夹,整理出一份《声音背后的故事》简报——王女士的留言、孩子录音的幕后记录、技术团队逐帧调试的截图,还有一段未公开的语音日志:“用户说,自从用了语音包,女儿终于愿意每天视频了。”
她把简报附在晨会邮件里,标题写得简单:“他们不是在用产品,是在找回生活。”
第二天早晨,顾逸尘走进会议室时,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他坐下,翻开文件,沉默地看完那份简报。会议室安静得能听见空调的风声。
终于,他开口:“用户不是数据,是活生生的人。”他抬眼,看向洛倾颜,“这次预热,方向正确。宣传文案,以后直接批给洛总监。”
苏曼坐在角落,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悬了两秒,删掉了刚编辑好的质疑。
散会后,洛倾颜回到工位,包里的笔忽然一热。
她拿出来一看,水晶光晕比以往更亮,持续时间也更久,像一颗被轻轻拨动的心。她知道,那是顾逸尘的认可,也是他们之间某种更深的共振。
当天傍晚,她提议追加一条幕后花絮视频。
画面里,技术团队正在调试音频算法。背景白板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参数,角落里一行小字隐约可见:“V2.0情绪识别测试版上线倒计时:14天。”
视频没有旁白,只有字幕:“每一句‘早安’,我们都听了137遍,只为不错过一个音节。”
配乐是轻柔的钢琴曲,最后定格在孩子录音的那一刻——屏幕上的波形突然变得平稳,像终于平静的海面。
视频发布后三小时,一名听障博主转发:“这是我听过最温柔的科技。”评论区瞬间炸开。
“我妈妈听不清我说话,但我可以让她听见我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