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她得意地扬起下巴,“灵感这种东西,从来不会主动敲门,得自己去追。”
到达展馆后,两人分开行动,约定每隔半小时交流一次感受。洛倾颜穿梭在展厅之间,目光不断被各种作品吸引。
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作前,她停下脚步。画面中央是一扇半开的窗户,窗外是模糊的城市剪影,而窗内则布满了细密的文字和符号,像是某个人内心世界的投影。
她不自觉地掏出“时光回溯之情感共鸣笔”,轻轻摩挲着水晶笔帽。这一次,水晶竟微微亮了一下,像是回应她的专注。
她心头一震,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也许,灵感并不只是来自外部的刺激,而是源于内心的共鸣。
另一边,顾逸尘也驻足在一件装置艺术前。那是一件用镜子和灯光构成的作品,从不同角度看,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影像。
“真有意思。”他低声自语,“你以为看到的是全部,其实只是角度的问题。”
回到约定的休息区,两人交换了各自的发现。
“我发现了一个关键点。”洛倾颜兴奋地说,“空间的设计不应该只是功能性的,它应该能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让使用者产生归属感。”
顾逸尘点头,“我也意识到,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太单一了。或许,我们应该尝试从多个维度去理解用户的需求。”
他们立刻决定返回公司,趁热打铁将这些灵感转化为实际方案。
路上,洛倾颜盯着窗外飞驰的街景,嘴里不停念叨着关键词:“情感联结”、“多维视角”、“归属感”……
顾逸尘听着听着,忍不住笑了,“你这是要把整个城市的灵魂都装进设计方案里?”
“为什么不?”她回头冲他一笑,“谁说建筑不能有温度?”
值班人员早已按顾逸尘的指示开启设备,会议室灯光明亮,投影仪静静等待着他们的指令。
洛倾颜迅速打开电脑,调出之前的调研数据,结合今日的所见所感,开始整理思路。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向切入。”她边操作边说,“一是打造具有情感记忆的空间节点,比如设置公共留言墙、共享阅读角;二是引入动态反馈机制,让用户可以参与空间的更新和调整。”
顾逸尘认真听着,时不时点头补充,“还可以加入智能感应系统,根据人流密度和使用频率自动调节照明和温度,提升用户体验。”
“对!”洛倾颜眼睛发亮,“这样一来,空间不再是冷冰冰的结构,而是能与人互动的生命体。”
他们沉浸在讨论中,直到办公室的灯光渐渐熄灭,窗外夜色深沉。
洛倾颜伸了个懒腰,揉了揉酸痛的肩膀,“感觉整个人都被激活了。”
“这就是灵感的力量。”顾逸尘递给她一杯温水,“有时候,它就藏在你不经意的地方。”
她接过水杯,忽然想起那条神秘短信,低头打开手机,却发现对方没有再发来任何消息。
她笑了笑,按下锁屏键。
这一刻,她不再急于寻找答案,因为她知道,属于她的灵感,已经在心底悄然生根。
而窗外,一颗流星划过天际,短暂却耀眼,仿佛为她点亮了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