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晔希望自己能给他一切,包括自由。
前提是,他们要一直陪在彼此身边。
他没再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池越的后背。
烛光将相拥的身影投在墙上,仿佛融为一体。
纱帐轻摇,烛影渐暗,只剩一缕沉香袅袅上升,如同那些未尽的话语,消散在秋夜温柔的月光里。
第二日,秦晔便下旨让荣安到弘文馆读书,又为她挑选了数位德高望重的大臣负责讲学授课。
同时,宫中透出消息,皇帝陛下有意从有功之臣的子嗣中为荣安公主挑选伴读。
消息一传出,立刻便众说纷纭。
有人把这当做在皇帝面前露脸的好机会,也有人认为皇帝无子,说不定已经在考虑继承人的问题。
这次遴选的名单,文臣,武将,宗室都有适龄孩童入选。
十一二岁的孩童,若是能在宫中进学读书,常常被帝王看在眼里,那和陛下的子侄有什么区别?
如果能侥幸得了陛下青眼,未来前程更是不可限量。
陈将军府上灯火通明。
“爹,为何突然让我背《春秋》?”小公子揉着发红的眼睛。
陈将军擦着佩刀:“陛下最喜爱文武双全的年轻人,你此去机灵着点儿。”
他望着兵器架暗自思衬道:陛下正当盛年,这嗣子之位恐怕该不会这么早决定下来,先把儿子送去混个眼熟再说。
日后纷争激烈时,才是该远远避开的时候。
周阁老叫来家中孙女:“从今日起,你跟着你哥一起听讲。”
十岁的周小姐眉目沉静:“孙女定会用心听课。”
周阁老敲着紫檀案几,“陛下重视荣安公主,这是你的机会,进宫后多看、多听、少说。”
“孙女谨记。”
安国公府,小世子赵睿正在习武,忽听父亲唤他。
“睿儿,为父给你请了翰林院的周学士,从今日起专心读书。”
赵睿不解:“父亲,孩儿不是要走军中的路子吗?为何突然让我学文?”
安国公压低声音:“傻孩子,若能入宫伴读,将来...或许有更大的前程。”
瑞王府
王妃急得直转:“王爷真要送玉姐儿进宫?就不能换她哥哥去吗?一个女孩子,顶什么用?”
瑞王把黄绫圣旨供在祠堂:“糊涂东西,陛下这是给宗室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