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我立刻喊停。
众人退开,我蹲下检查。接头处无损,但卡槽明显错位。我调出种植指南宝典,输入“装配式建筑养护篇”,页面跳转至一条细则:【高密度合金构件需以灵泉水激活分子韧性,否则冷接易脆裂】。
我起身快步回仓房,取出一壶灵泉水。这是上月种灵稻时攒下的,本打算留作应急。此刻顾不得了。我将水均匀喷洒在所有接头表面,水珠渗入金属缝隙,泛起微不可察的银光。
“再试。”我下令。
这次我亲自指挥。工人按“左三扣、右两旋”口诀操作,每拼一节,便轻敲确认。支架缓缓立起,稳如磐石。压实仪扫过连接处,数值稳定在合格区间。
人群松了口气。李木抹了把汗,低声问:“以后都得用这灵泉?”
“只在首次组装。”我说,“之后日常维护,用普通井水即可。”
正说着,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检测到高纯度水源使用,生态循环支线任务进度:1/5】
我没多想,立刻转入下一步。模板问题解决,但混凝土供应又显不足。搅拌机转得发烫,出料速度却跟不上安装节奏。前段模板已就位,后段工人却只能干等。
我咬牙点开系统商城,找到“临时加速卡”——消耗200能量值,提升设备功率至150%,持续两时辰。这是保底手段,原本想留着应对突发状况。但现在,时间比能量更贵。
卡片启用瞬间,搅拌机轰鸣声陡然拔高,浆料如泉涌出。我立即安排轮班,每半个时辰换一组,确保不停工。同时把识字课改成了工序口诀教学。
“验卡三签,一步不瞒!”
“左三扣,右两旋,稳如山!”
工人们边干边念,节奏渐渐合拍。柏舟带人专攻浇筑,我则来回巡查,确保每段模板无偏移,每车混凝土无凝块。
日头爬至中天,北段二十米渠基完成首日目标。混凝土表面平整如镜,边缘无溢漏。我签字时,笔尖稳稳划过验收卡。
收工前,我正核对数据,忽听工地入口传来童声。顾承安举着一块小木板跑来,上面用炭条歪歪扭扭写着两个字:加——速。
他仰头看我:“娘,我也能写‘加速’了。”
我伸手摸了摸他的头,没说话。远处,最后一车混凝土倒入槽中,发出沉闷的撞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