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门,就听见会议室传来激烈的讨论声。
“我觉得问题还是出在染色体配对上!”一个声音说道。
“可按照系统的建议调整过参数,为什么结果还是不稳定?”另一个反驳。
我推开门,众人立刻安静下来。
“能量值凑齐了。”我将钱袋放在桌上,“现在可以正式开启研发功能。”
大家眼神一亮,纷纷围到控制台前。
我深吸一口气,点击了确认按钮。
刹那间,整个空间站被淡蓝色的光芒笼罩,空气中浮现出无数细小的粒子,如同星尘般缓缓旋转。
紧接着,一段立体影像出现在我们面前——是一套完整的基因编辑流程模拟图,标注着每一个关键步骤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这就是系统提供的技术支持?”有人低声惊叹。
“不止。”我指着图中的某处,“你们看这里,它把我们之前的错误都标注出来了,并给出了优化方案。”
林婶凑近一看,惊喜地说:“原来我们在序列拼接的时候忽略了碱基对的互补原则!怪不得总是失败。”
“而且它还整合了古籍中的线索。”我继续道,“比如这段关于‘生命之水’的描述,已经被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验参数。”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赞叹声。
“接下来怎么做?”有人迫不及待地问。
“分组练习。”我果断下令,“按照新的学习方案,分成三组,每组负责不同的实验模块。我会在一旁指导,有问题随时提出来。”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开始训练。
我在人群中穿梭,观察每个人的操作,适时给予纠正和鼓励。
突然,一个年轻成员举手:“悦娘,我发现一个问题。”
我走过去,看他屏幕上的数据:“什么问题?”
“按照这个参数设定,理论上应该是稳定的,但模拟结果却显示变异率偏高。”他皱眉,“是不是哪里漏掉了?”
我仔细看了看,忽然意识到什么:“等等……这个碱基组合,是不是和昨天那个神秘种子有关?”
我重新调出‘变异蓝莓’的信息,对比之后,果然发现它的部分基因片段与当前实验中的不稳定区域高度相似。
“或许……我们可以试着引入它的某些稳定因子。”我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你是说,用它来做基因编辑的模板?”林婶惊讶地问。
“没错。”我点头,“既然它是自然形成的变异体,说明它体内一定存在某种天然的稳定性机制。如果我们能提取出来,也许就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会议室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然后,一个人轻声说:“难怪老学者那天匆匆收起了那本笔记……他可能早就知道些什么。”
我握紧拳头,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期待。
真正的突破,就在眼前。
夜色渐深,实验室里的灯光依旧明亮。
我知道,这一夜过后,我们将迎来全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