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前一亮:“你说的是哪个组?”
她指了指坐在后排的一群人,果然,他们正围在一起比划着什么,神情专注。
“看来我们可以试试分组教学。”我说,“让会的人带不会的,效果可能更好。”
接下来,我召集了几位学习进度较快的村民,安排他们当组长,负责带领本组成员学习。
“你们可以按照住得近的、关系好的分组,”我说,“然后每天晚上抽空集中练一练,有问题随时来找我。”
可没想到,这个提议刚提出来,就有几位组长露出为难的神色。
“悦娘,我不是不愿教,”赵四叔挠着头说,“但我怕我自己都说不明白,耽误别人。”
“不会的,”我鼓励道,“你们已经掌握了基础操作,只要带着大家一起练习就行。我会给你们每人一套简化的指导手册,遇到不懂的也可以问我。”
虽然还有些犹豫,但他们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另一边,一对一辅导的安排也遇到了阻力。
我去给几个内向的村民上门辅导,却被婉拒了好几次。
“悦娘,你太忙了,我这点小事不用麻烦你。”张三媳妇低着头说。
“这不是麻烦,是我们一起进步的机会。”我蹲下身,看着她说,“你愿意学,我们就一起学,好不好?”
她迟疑了一下,终于点了点头。
第二天,新的教学方式正式展开。
我亲自带队,先给每个组长做了强化培训,确保他们能掌握教学要点。随后,各个小组开始自主练习,而我则带着几位特别困难的村民,一家一家地上门辅导。
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平时最不爱说话的刘五爷,竟然主动找邻居借了纸笔,认真地做起了笔记。
“您这是要写诗啊?”我笑着打趣。
“哪敢写诗,”他不好意思地说,“就是想把你说的东西记下来,晚上回去慢慢琢磨。”
我心头一暖,赶紧拿出一本空白小册子递给他:“以后就记在这上面吧,我回头帮你整理一下。”
随着培训的深入,一些潜藏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比如,有些村民虽然学会了操作,但缺乏判断力,遇到突发状况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还有些人记性差,今天刚学会,明天就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