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第一次背身单打鲍文成功,可以归结为出其不意,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则彻底打消了所有人的侥幸心理。
马刺的进攻回合,托尼·帕克利用邓肯的掩护,一个陀螺转身上篮得手。
轮到小牛进攻,苏哲依然在低位要球,对位的还是鲍文。这一次,鲍文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他像一块狗皮膏药一样贴着苏哲,不给他任何轻松接球的机会。
但苏哲的变化,不仅仅是力量。他在芝加哥学到的,是如何利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去创造空间。他用手臂巧妙地隔开鲍文,用脚步的不断移动来寻找接球角度,最终在罚球线附近成功要到了位置。
“又来了!他又要在低位挑战鲍文!”肯尼·史密斯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
鲍文这次学聪明了,他没有和苏哲硬顶力量,而是选择绕前防守,试图切断苏哲的球路。
苏哲察觉到了鲍文的意图,他没有强行转身,而是将计就计。他以一个极其逼真的向底线转身的假动作,骗得鲍文的重心向一侧移动,紧接着,他却以一个迅捷无比的反向翻身,面向篮筐,衔接一个后仰跳投!
这个动作,充满了科比的影子!力量、脚步、柔和的手感,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鲍文拼尽全力扑上去封盖,但苏哲的后仰幅度极大,起跳高度也比上赛季更加出色。他的指尖只能徒劳地划过空气。
“唰!”
又是一声清脆的穿网声。
连续两次,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在联盟公认的防守专家头上得分。AT&T中心的马刺球迷开始发出了不安的嘘声。
场边的波波维奇,眉头皱得更紧了。他看出来了,苏哲的武器库里,增加了全新的、而且是致命的武器。背身技术和后仰跳投,这两项都是巨星的看家本领,需要千锤百炼的练习和顶级的身体天赋。苏哲只用了一个夏天,就将它们融入了自己的比赛。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进步”了,这是“进化”。
艾弗里·约翰逊在场边兴奋地挥舞着拳头。他知道,苏哲的这次进化,将彻底改变小牛队的战术版图。过去,小牛的进攻更多依赖诺维茨基的高位策应和外线射手群的跑动。而现在,他们拥有了一个可以在低位创造机会的强力二号位。这意味着,小牛的进攻将变得更加立体,更加难以防守。
第三节中段,一个更具决定性的回合到来了。
比赛进入胶着状态,马刺依靠着顽强的防守和邓肯在内线的稳定发挥,将比分反超。小牛队的一次进攻,24秒进攻时间即将耗尽,球再次交到了苏哲手中。
鲍文寸步不离,这一次,连蒂姆·邓肯都从内线提了上来,准备随时进行夹击。
面对双人包夹的雏形,苏哲没有慌乱。他的眼神依旧冷静,仿佛一切尽在掌握。这是蒂姆·格罗弗一个夏天精神力训练的成果——在任何混乱的局面下,只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他再次选择了背身,但这一次的目标不是得分。他用强壮的身体死死扛住鲍文,用眼角的余光观察着邓肯的位置。
他能感觉到邓肯正在向他靠近,包夹圈即将形成。
就在邓肯伸出长臂试图抢断的瞬间,苏哲突然将球向地上一拍,整个人如同陀螺般向反方向旋转!一个力量与技巧完美结合的背转身,他竟然从鲍文和邓肯的夹缝中硬生生地挤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