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莫尼卡十字路中学的训练馆,最近的气氛有些微妙。
苏哲依旧是训练最刻苦的那个,汗水如同不要钱一般挥洒,每一次折返跑都用尽全力,每一次投篮都专注到极致。然而,队友们却能敏锐地感觉到,他身上似乎多了一层无形的铠甲,眼神比以往更加锐利,也更加……沉默。
那股因为媒体质疑“身体单薄”、“对抗不足”而燃起的怒火,虽然被他强行压制,转化为训练的动力,但那份不甘与憋闷,却如同深埋的火山,随时可能喷发。
霍普金斯教练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他知道,苏哲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媒体的聚光灯是蜜糖,也是砒霜。它能将一个天才捧上云端,也能轻易地将其拉入泥沼。尤其是对于苏哲这样心气极高、又极度自律的年轻人,那些刺耳的质疑,更容易激起他的逆反心理。
如果引导不当,这股能量可能会让他变得偏执,甚至在比赛中为了证明自己而打“英雄球”,从而偏离正确的轨道。
“苏,训练结束后来我办公室一趟。”在一次对抗训练的间歇,霍普金斯教练平静地对苏哲说道。
苏哲微微一怔,点了点头。他能感觉到,教练似乎有话要对自己说。
傍晚,夕阳的余晖透过百叶窗,在霍普金斯教练略显杂乱的办公室里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和旧书本的混合气味。
苏哲坐在教练对面那张有些年头的沙发上,身体坐得笔直。
霍普金斯教练没有急着开口,而是从抽屉里拿出两份报纸和一本最新的《体育画报》,推到苏哲面前。
一份是《洛杉矶时报》体育版,头条赫然是苏哲在训练中暴扣的照片,标题是《东方飞龙的怒火?苏哲用行动回应质疑!》。
另一份则是《纽约邮报》的体育评论,标题更加尖锐——《“玻璃天才”还是“未来巨星”?苏哲的身体将决定他的上限!》。
而那本《体育画报》,封面人物正是格雷格·奥登,内页则有一篇关于“全美第一高中生”候选人的分析,其中对苏哲的评价,赞誉与质疑并存,尤其强调了“身体对抗”这一潜在的阿喀琉斯之踵。
“都看了?”霍普金斯教练呷了一口咖啡,语气平淡。
苏哲默然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这些报道,他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每一次看到那些质疑,心中都会涌起一股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