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跟仓库的老师傅好好说,态度好点!这是咱们实验的‘口粮’!”
“好嘞!徐老师!包在俺身上!”王二柱拍着胸脯,周晓梅也用力点头。
“孙红梅,何雨水!”
徐蒙看向两个女生,“你们俩心思细。去供销社、五金店转转,看看能不能买到现成的电阻丝和纱包线。记住型号和价格,回来汇报。”
“如果买不到,或者太贵,就重点记下有没有类似功能的东西。顺便看看有没有小功率的变压器,就比如收音机用的那种变阻器卖。”
“嗯!知道了徐老师!”孙红梅和何雨水应道。
“其他人,”徐蒙看向剩下的两三个学生。
“暂时待命,协助他们,或者整理我们现有的实验台和仪器。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都检查一下,看看能不能用。咱们后面测试电阻、电流、温度,全靠它们了!”
“明白!”学生们齐声应道,声音里充满了干劲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朝气。
实验室里瞬间忙碌起来。
翻书的沙沙声,低声讨论的嗡嗡声,检查仪器时轻微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冰冷的空气仿佛也被这股热情点燃,变得暖融融的。
窗外,初冬的寒风依旧凛冽,但这间小小的实验室里,一颗名为“电热毯”的种子,已经在少年们专注的目光和探索的激情中,
徐蒙看着眼前这一幕,嘴角微微上扬,困难才刚刚开始,材料、工艺、测试、安全验证...每一步都可能碰壁。
但有这群充满好奇和行动力的学生在,这个冬天,或许真的能变得不一样。
寒风卷着枯叶,抽打着实验楼冰冷的红砖墙。
窗玻璃上的霜花又厚了一层。徐蒙推开实验室的门,一股混合着旧书、灰尘和少年人蓬勃热气的暖流扑面而来,驱散了门外的严寒。
......
半个月前还略显空旷的实验室,此刻俨然成了一个小型的手工作坊兼前沿科研阵地。
靠墙的旧实验桌上,摊满了五花八门、新旧不一的材料。
张伟和李卫国面前摊着几本翻得卷边的旧书和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面画满了各种电阻符号和计算公式。
张伟和李卫国正对着一小段从旧电炉上拆下来的、弯弯曲曲的暗色金属丝,用万用表小心翼翼地测量着电阻,眉头紧锁,嘴里念念有词:
“长度十厘米...电阻0.8欧姆...按徐老师给的公式,如果通24V电压,电流就是...30安培?!我的天!功率720瓦!这能把被子点着了!”
张伟惊呼。
“不行不行!这电炉丝功率太大了!得找电阻更大的!”李卫国连连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