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快乐斋诗词鉴赏 > 第2章 夏津风光

第2章 夏津风光(2 / 2)

赏析:这首作品描绘了黄河故道在夏津的流淌,以及九州大地上承载的丰富民俗风情。通过“赓续相传群接力”表达了文化的传承和人们的共同努力,最后以“从今更上一层楼”寄寓着对未来更美好发展的期许和信心,充满了历史感和时代感。

故道春光

春开故道水流光,风动清波浪逐阳。

杨柳依依随韵舞,杏桃灿灿竞芬芳。

莺鸣锦绣神州乐,雀唱云空华夏香。

一曲高歌讴盛世,万声齐赞夏津长。

这首题为《故道春光》的七言律诗,以春日故道为画布,用明快热烈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盛世图景。全诗语言凝练,意象华美,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展现出三重艺术境界:

**一、自然之境:春光流转的生命力**

首联“春开故道水流光,风动清波浪逐阳”以动态视角展开画卷:水波在日光下碎成金鳞,春风推着浪花追逐阳光,动词“逐”字赋予自然以灵动的生命力。颔联“杨柳依依随韵舞,杏桃灿灿竞芬芳”则用拟人手法强化生命律动——杨柳如舞者般摇曳生姿,杏桃以芬芳为语言争艳斗丽,植物在春光中呈现出人格化的欢愉。

**二、声景之境:鸟鸣交响的盛世乐章**

颈联“莺鸣锦绣神州乐,雀唱云空华夏香”将视角从视觉转向听觉,黄莺的啼鸣编织成“锦绣”般的听觉纹样,云雀的歌声浸透“华夏香”的文化气息。飞鸟意象在此完成双重隐喻:既是自然春声的具象化,又暗合《诗经》“黄鸟于飞”的比兴传统,以鸟鸣之欢喻百姓安乐,以云空之高远托举家国情怀。

**三、人文之境:礼赞时代的集体抒情**

尾联“一曲高歌讴盛世,万声齐赞夏津长”将诗意推向高潮,从个体感悟升华为时代礼赞。“万声齐赞”既呼应前文鸟鸣、风吟、水响的自然万籁,又暗喻万众一心的社会气象;而“夏津”作为地理符号(山东古黄河渡口),被赋予“长”的时间延展性,形成空间与时间的双重颂歌,巧妙将地域性春光转化为对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礼敬。

全诗艺术特色鲜明:**色彩明艳如工笔**(水光、杏桃、锦绣),**声韵跌宕如乐章**(风浪声、鸟鸣声、赞歌声),**结构层递如登高**(自然→家国→文明),在传统田园诗的框架中注入强烈的时代精神,堪称新时代“山水清音”与“庙堂雅颂”的完美融合。

夏津赞

黄河故道一明珠,满眼繁华绘锦图。

经济持增追沪上,民生稳步比京都。

品牌农业生机活,传统园区旧制无。

展望未来方向指,创新融合夏津符。

《夏津赞》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以饱满的热情赞颂了山东夏津县的发展成就,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全诗格律严谨,语言凝练,通过以下三个维度体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

一、空间意象的立体架构

诗人运用"黄河故道-沪上-京都"的空间坐标,构建起从历史纵深到当代横向对比的立体图景。首联"明珠"意象既暗合大运河文化带的珍珠链地理特征,又隐喻县域经济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颔联"追沪上"与"比京都"的夸张笔法,通过空间错位形成诗意张力,强化发展速度的视觉冲击。

最新小说: 天师刘凡尘 天选之子第五宣 漫游影视世界从流金岁月开始 诸君证道 我们的虚无 小白出击 抽卡后,邪神成了我的吐槽役 四合院:从钳工开始,打脸众禽 重返1977:带着粮票去捡漏 小孩哥别闹!国家都快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