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快乐斋诗词鉴赏 > 第33章 《清河漫步》二首

第33章 《清河漫步》二首(1 / 2)

清河漫步

漫步清河岸,榴红逐日新。

林中传笑语,应是有心人。

我们来详细赏析一下这首《清河漫步》的意境和韵律:

## 一、意境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初夏时节在清河岸边悠然漫步所见的生动画面,充满了清新、闲适、生机与哲思交融的意境。

1. **宁静闲适的开篇:** “漫步清河岸” 开篇即点明地点(清河岸)和行为(漫步)。一个“漫”字,奠定了全诗舒缓、悠闲、无目的的基调。读者仿佛跟随诗人,在清澈的河边悠然踱步,感受那份远离喧嚣的宁静。

2. **明艳跃动的生机:** “榴红逐日新” 是视觉的焦点。火红的石榴花(“榴红”)映入眼帘。“逐日新”三字尤为精妙:

* **动态感:** “逐”字赋予石榴花一种追赶时间、竞相绽放的生命力,仿佛花朵在追赶着阳光,一天比一天更红艳、更新鲜。它不是静态的呈现,而是充满生长活力的动态过程。

* **时间感:** 暗示了诗人可能多次在此漫步,日日观察,才得以发现这细微而蓬勃的变化。也点明了季节(初夏石榴花开)。

* **色彩与活力:** “红”是极其鲜艳夺目的色彩,在宁静的河岸背景中跳跃出来,成为画面中最亮丽的点缀,象征着生命的热情与活力,一扫漫步的单调,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振奋。

3. **由景及人的转折:** “林中传笑语” 笔锋一转,从视觉转向听觉。林中飘来的阵阵欢声笑语,打破了前两句略显静谧的氛围,增添了人间的烟火气和生活的乐趣。这笑声是模糊的、有距离感的(“林中”),却又是清晰可闻的(“传”),为画面注入了温暖和欢乐的元素。

4. **含蓄隽永的哲思:** “应是有心人” 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意境升华的关键。

* **“有心人”:** 这个词含义丰富。它既可以指懂得欣赏自然美景、享受生活乐趣的雅士、知己;也可以指怀抱美好情感(如友情、爱情)的人;更深一层,它暗指诗人自己——若非“有心”,怎能留意到榴花的“逐日新”,又怎能敏锐地捕捉到林中的笑语并赋予其意义?

* **“应是”:** 这是一种推测的语气。诗人并未亲眼见到林中之人,仅凭笑语便做出判断。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投射和联想:在这美好的景色中,能发出如此愉悦笑声的,必定也是懂得欣赏、热爱生活、内心充盈的“有心人”。

* **意境交融:** 这句将自然之景(榴红、清河、树林)与人间之情(笑语、有心)巧妙融合。美景因人的欣赏而更具价值,人的欢乐因美景的衬托而更显和谐。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之美的发现、对志趣相投者的向往或认同,也流露出一种自得——自己正是这“有心人”之一,方能领略此中真意。意境由此从单纯的景物描写,上升到对生活态度和生命情调的体悟,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整体意境:** 全诗以“漫步”为线索,移步换景,由近及远(河岸→榴花→林中),由视觉到听觉,由景物到人情。它营造了一个清新明丽(清河、榴红)、生机盎然(逐日新)、恬淡闲适(漫步)、暗含温情与哲思(笑语、有心人)的初夏河岸画卷。意境由实入虚,由外及内,在宁静中见活力,在寻常处显深意,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细腻的感受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最新小说: 天师刘凡尘 天选之子第五宣 漫游影视世界从流金岁月开始 诸君证道 我们的虚无 小白出击 抽卡后,邪神成了我的吐槽役 四合院:从钳工开始,打脸众禽 重返1977:带着粮票去捡漏 小孩哥别闹!国家都快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