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杨维猛地一挥拳,压抑了整整一周的紧张和期待如同火山般爆发出来,他转身用力拍着陈羽墨的肩膀,声音洪亮,带着难以抑制的狂喜,“羽墨,成了!真的成了!这材料,神了!有了它,咱们变循环引擎最难啃的一块骨头,算是啃下来了!”他身后的工程师们也爆发出一阵压抑的欢呼和掌声,看向陈羽墨的眼神充满了敬佩和振奋。这一周,他们跟着这个年轻人,几乎是不眠不休,亲眼见证了“炽翎”从图纸上的分子式,变成了眼前这经受住地狱之火考验的实体。
陈羽墨的脸上也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浅淡笑意,他点点头:“是大家的功劳。材料关过了,接下来就是整机装配和地面台架测试了。杨总,这边后续的装配流程和测试方案,就按我们敲定的执行。我下午需要出去一趟。”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杨维拍着胸脯,信心前所未有地高涨,“发动机这边你放一百个心!等你回来,咱们集中火力搞隐身涂层和AI空战决策的验证!”
午后,陈羽墨的身影出现在大连湾。咸涩的海风带着特有的腥气,吹拂着造船厂巨大的龙门吊和船坞。与沈飞那种航空工业特有的精密与澎湃不同,这里弥漫着一种更加厚重、更加深邃的力量感。
他被直接带到了造船厂深处一个高度保密的会议室。推开门,一位穿着深蓝色工装、身形高大、面容严肃甚至有些古板的老者正背对着门,凝望着墙上巨大的004型核动力航母“蓝鲸”的结构总图。听到动静,他缓缓转过身,眼神锐利如鹰隼,带着审视和沉淀了数十年的、属于深海重器的沉稳。这便是002航母总工程师,如今“蓝鲸”项目的掌舵人——高卫国。
“高总工。”陈羽墨微微颔首致意。
“陈工。”高卫国的声音低沉,没有过多的客套,直接指向桌面上摊开的两份厚厚的文件,“你发来的关于电磁弹射系统和全电综合推进的方案,我看过了。”他拿起其中一份,“电磁弹射的能量管理和瞬时过载问题,你的解决思路是利用超导磁储能阵列作为‘能量池’,配合新型高功率密度脉冲电容器组进行瞬时功率‘削峰填谷’?”
“是的。”陈羽墨走到桌边,指着图纸上标注的电力舱室区域,“关键在于SMES阵列的充放电效率和热管理,以及电容器组在超高频率、超大电流脉冲下的稳定性。具体的拓扑结构优化方案和新型介电材料配方,在附件里有详细说明,盘古的加工精度足以保证实现。”
高卫国没有说话,只是拿起另一份文件,翻到全电推进部分:“综合电力系统的能量调度和瞬时过载瓶颈,你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构建基于伏羲芯片的智能能量管理核心,配合新型高温超导材料制造的主推进电机和区域配电模块?”
“对。”陈羽墨手指点在设计图上,“IEMC的核心在于其深度学习算法模型,需要实时监测全舰数千个用电节点的状态,预测能量需求峰值,并提前在毫秒级完成能量的最优调度和分配。算法模型和训练数据集的框架我已经封装好,船厂信息中心可以直接导入调试。高温超导推进电机能大幅提升功率密度和效率,降低热损耗,材料合成工艺和结构设计图在附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