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湖畔石灶的煮汤秘辛
午后的喀纳斯湖褪去晨雾,蓝得像块切割过的宝石。巴图尔在湖滩的老松树下支起石灶,红柳枝在灶膛里“噼啪”燃烧,火星溅进湖水里,腾起细小的水雾。李可佳蹲在溪边洗蘑菇,冷水漫过手腕,青杆菌的伞盖在水里轻轻翻转,像几叶载着星光的小舟——菌褶里的泥沙渐渐沉底,露出底下淡白色的肌理,摸起来滑腻如脂。
“野蘑菇汤的魂,在羊肉上。”图瓦族老奶奶玛依娜拎着块冻羊肉走来,肉块上还结着冰碴,“这是去年冬天的黑头羊,冻在雪窖里半年,油脂都凝在肉里了。”她用猎刀把羊肉切成小块,刀刃划过之处,能看见细密的大理石纹——那是在雪岭吃松针、喝雪水的羊才有的“山野勋章”。李可佳跟着学,却把羊肉切得大小不一,惹得玛依娜笑着摇头:“没关系,肉块歪歪扭扭,汤才会有烟火气。”
石锅里的水烧开时,李可佳先丢进几颗拍扁的野蒜——这是她在草丛里采的,叶片带着辛辣的香气,刚下锅就把热气染得香喷喷。接着是切好的羊肉,“滋啦”一声落进水里,血沫子渐渐浮起,玛依娜用桦木勺撇得干干净净:“汤要清,才能显出蘑菇的鲜。”最后放进撕成条的青杆菌,伞盖遇热后慢慢舒展,像在石锅里重新开出了花,羊油裹着蘑菇的绒毛,在汤面上凝成细小的油星,跟着气泡“咕嘟咕嘟”打转。
骆梓淇举着相机蹲在石灶旁,镜头扫过李可佳的睫毛——不知何时沾了根草叶,随着她吹汤的动作轻轻颤动。石灶的火光映着她的脸,把鼻尖的汗珠照得透亮,手里的木勺正绕着锅沿搅动,汤面上的蘑菇条跟着转圈圈,倒映出背后的喀纳斯湖——此刻的湖水被阳光晒暖,偶尔有鱼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在镜头里成了闪烁的星子。
四、热汤入口的山野交响
玛依娜掀开石锅盖的瞬间,香气裹着热气涌出来,把李可佳的刘海都熏得卷了卷。汤里的青杆菌已煮得半透明,像浸了湖水的翡翠,羊肉块吸饱了蘑菇的鲜,表面浮着层淡淡的油光。老奶奶递过木碗,碗沿还刻着图瓦人的“山纹”——那是世代猎人用来记录山脉走向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