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布达拉宫前的「花结与光」
第一锅卡塞下锅时,酥油在铁锅里发出“滋啦”的响,橘红色的花结刚接触热油,立刻鼓起金黄的小泡,藏红花的香气被高温激出来,混着酥油香飘满整个院子。李可佳蹲在锅边,看卓玛用长柄木勺轻轻翻动——原本扁平的花结渐渐膨胀,边缘的褶皱绽开,像朵在油锅里盛开的花。
“炸到两面金黄就好,不能焦,不然藏红花的香就没了。”卓玛捞出第一串卡塞,沥油时油滴在青石板上,烫出小小的烟圈。李可佳忍不住咬了一口——外皮酥脆,咬开时能听见“咔嚓”声,内里却带着青稞面的绵软,藏红花的微苦混着糖的甜,在舌尖化开来,像含着一小片拉萨的阳光。
午后的阳光把布达拉宫的白墙晒得发亮,两人抱着刚出炉的卡塞来到宫前的广场。李可佳把花结举过头顶,橘红色的卡塞衬着红白相间的宫墙,花纹在蓝天下格外清晰——那是她亲手拧的三圈花结,边缘的褶皱虽然不整齐,却带着手作的温度。骆梓淇按下快门,镜头里,卡塞的影子落在布达拉宫的石砖上,像个小小的吉祥结,而李可佳的笑容里,盛着比阳光更亮的光。
“知道吗?布达拉宫的壁画里,也有卡塞的影子。”骆梓淇指着白宫墙上的彩绘,“当年松赞干布宴请使臣,桌上摆的就是这种花形点心。”李可佳顺着她的手指望去,壁画上的人物捧着金盘,盘里的卡塞画得细致入微,连褶皱都和手里的一模一样——原来这小小的甜面食,竟藏着千年的时光,从吐蕃王朝的宫殿,走到了今天的面包房,又被她们的指尖,赋予了藏红花的新色。
四、面包房里的「余温与期」
暮色漫进面包房时,卓玛往她们的帆布包里塞了包青稞面粉:“带回去试试,用你们内地的烤箱也能烤,加藏红花记得少放,多了会苦。”李可佳摸着面粉袋,指尖还沾着未洗去的橙红色——那是藏红花留下的印记,像给这次体验盖了枚时光的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