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最终闯过了鬼门关,虽然还需要漫长的康复,但命保住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劫难,像一场刺骨的寒流,却也意外地冲刷掉了一些积郁的沉疴。
我从老家赶回德云社时,已是腊月二十几,年关将近。后台里里外外都挂起了红灯笼,贴上了福字和对联,空气里弥漫着喜庆的浆糊味儿和淡淡的硝烟气息——那是师兄弟们排练封箱节目时用的道具彩纸的味道。年节的氛围冲淡了之前的紧张,但那份尴尬的余韵并未完全散去。
我依旧坐在自己的角落,刻意低调。烧饼见到我,脸色还是会不自然地僵硬一下,然后迅速移开目光,埋头忙自己的。孟鹤堂会给我一个宽慰的微笑,周九良则默默递过来一杯刚泡的热茶。张鹤伦想说什么,被孟鹤堂一个眼神制止了。谢金的位置依旧空着,听说他家里也有些事,排练来得少了。
直到那天下午,我去茶水间倒水。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熟悉的清润嗓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水壶烧开的鸣响。
“……鹤伦那个包袱,底儿可以再脆生点,前面铺得有点拖沓了……”
“还有九良,你捧的时候,那个‘嗯’的调门儿再往下压一压,别太扬,显得有点‘油’……”
“烧饼……”
我端着空杯子,脚步顿在门外,心猛地一跳。是他。他回来了。
透过虚掩的门缝,看到谢金站在窗边,背对着门口。孟鹤堂、周九良、张鹤伦、甚至烧饼都围在旁边,手里拿着本子或扇子,认真地听着。谢金手里拿着一把折扇,边说边偶尔比划一下身段,侧脸沉静,语气平和,仿佛之前那场惊天动地的冲突从未发生过。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深色的衣料上,勾勒出挺拔的轮廓。
烧饼站在稍远一点的位置,低着头,手里无意识地搓着衣角,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烧饼,”谢金的声音清晰地传出来,“你那段‘莽撞人’,气口儿得再调调。劲儿是有了,但火候太冲,听着燥,留不住观众的神儿。得学会‘攥着使’,明白吗?‘攥’着,不是‘撒’着。”
他语气平和,甚至带着点循循善诱的味道,没有半分火气,却字字点中要害。
烧饼猛地抬起头,看向谢金的背影,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闷声道:“知道了,师爷。我再琢磨琢磨。”
一声“师爷”,叫得有些生硬,却无比清晰。
谢金没有回头,只是用扇骨轻轻敲了敲手心,淡淡“嗯”了一声,继续对其他人说着。窗外的阳光似乎更暖了几分,落在他肩头,也柔和了周围略显紧张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