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目光如电,扫过一众同窗,
“当今天下,新思潮涌!格物致知、变法图强,方是正途!”
“困守旧圈,不敢越雷池半步,如何能应对这千年未有之变局?”
“文渊兄,稍安勿躁!”
坐在他对面,气质沉静的学子陈子安缓缓开口。
他轻轻放下手中的笔记,声音不高,却沉稳,
“朱子有言:‘学问须是严密理会,铢分毫析。’ 这‘严密理会’,‘铢分毫析’,不正是在一方领域内深耕不辍、臻于至善之道?”
他望向柳文渊,眼神恳切,
“你推崇新思,其心可嘉。若根基不牢,对圣贤经典尚一知半解,便如无根浮萍,如何能真正吸纳他山之石?又如何能明辨其精华糟粕?”
陈子安想起书架上整齐排列的经史子集,目光中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
“我们追求的“舒适”,不是懒惰,而是沉下心来钻研学问、积累深厚学识从而最终有所成就的基础。”
“比如研究历史,如果不是长年累月埋头于古籍之中,发掘被埋没的线索、探究隐藏的真相,怎么能贯通古今的变化规律?”
“只有把本领域内的事情做到极致,并能融会贯通,才能真正获得深刻的见解和认识。”
“这样,才能在时代变局中坚守自己的根本信念,不随波逐流。”
“这种“舒适”,是学问精进的阶梯,绝不是束缚人的枷锁!”
“如果轻率地破圈,连自己原有的学问也荒废了,最终两头落空,那时候又该怎么办?”
他语气平和,却字字千钧。大家又都沉默起来。
“子安兄此言差矣!”
坐在角落,一直沉默聆听的方学子忽然开口,又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众人才又继续各抒己见。
[哈哈,说真的,普通人,能找到自己的舒适区,并能幸福的待在里面,已经很幸运了。]
[走出你的舒适区,让别人走进去。]
[劝你走出舒适圈的大多是看中了你的舒适圈。。]
曹老板忽然 "呵" 了一声,
"这话说的,好像谁天生就喜欢遭罪似的。"
想起多年前的变故,依旧唏嘘,
"当年董卓进京的时候,谁能舒舒服服待着?那圈早就被董卓那厮砸烂了!"
"有的人的舒适圈是与生俱来的"……
曹操的脸色沉了沉,表情逐渐扭曲,
"袁绍那小子,四世三公,天生就在圈里。可最后怎么样?还不是被赶到河北去了!”
“圈这东西,生下来有最好,没有就自己抢,躺着等天上掉圈?才是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