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关系中的退让,往往披着顾全大局的外衣,却在日复一日的妥协中蛀空了情感的根基。
纪录片《屋檐下的陌生人》中,62岁的老人用三十年退让维系着“完整家庭”的假象:丈夫长期在外应酬夜不归宿,她安慰自己“男人事业为重”;婆家重男轻女,她默默忍受着“生不出儿子”的指责;甚至发现丈夫挪用家庭存款给婚外情对象买房时,她仍以“孩子还没成家”为由选择原谅。
直到孙子出生后,丈夫要求她卖掉陪嫁的房子给私生子买学区房,她才在崩溃中意识到:所谓的顾全大局,不过是自我欺骗的借口,她退让的每一步,都是在给对方得寸进尺的勇气。家庭本该是相互支撑的港湾,若变成一方持续牺牲的祭坛,再坚固的亲情也会在失衡中坍塌。
社交场域中的退让,则更容易异化为自我身份的模糊。28岁的年轻人总说“不想得罪人”,朋友约她参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