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与灵植的意识融合
洛尘的指尖在全息键盘上飞舞,蓝光勾勒出复杂的神经波形图。实验室中央悬浮着一枚晶莹的菱形晶体,表面流转的荧光如灵植脉络般蜿蜒——这是他耗时三年研发的“灵根脑机接口”原型机。当第一缕晨曦穿透云层时,晶体突然爆发出璀璨光芒,监测屏上的脑电波与生物电波形终于完成了完美重叠。
一、意识互联的技术奠基
(一)跨物种神经信号破译
一切始于五年前的一次意外。洛尘在研究蛊灵花的防御机制时,不慎被其藤蔓划伤,鲜血滴落的瞬间,他脑海中竟闪过一片翠绿的光影——那是蛊灵花感知到威胁时的视觉信号。这个诡异的体验让他意识到,灵植与人类的神经系统之间,或许存在着某种未被破译的生物电桥梁。他开始收集各种灵植的生物电数据:圣火灵植喷发时的高频脉冲、忘忧草治愈心灵时的低频波动、虚空藤跨越空间时的量子震荡。通过量子计算机的深度神经网络分析,他发现灵植的生物电信号本质上是一种意识频谱,不同频段对应着情绪、记忆、能量操控等不同功能。
就像把灵植的意识转化为可读取的电信号波段。洛尘在实验笔记中写道,而人类的脑电波恰好覆盖了部分频谱范围,关键在于找到匹配的神经接口算法。
(二)神经同步协议的诞生
阿箬是第一个实验体。这位苗疆少女与蛊灵花签订过血契,但始终无法完全掌控灵植的战斗形态。当洛尘将脑机接口贴在她后颈时,少女眼中闪过一丝紧张,随即闭上双眼。
“放松,想象你的意识顺着神经流向指尖。”洛尘注视着监测屏,阿箬的脑电波从紊乱的β波逐渐转为平稳的α波,与此同时,一旁培养皿中的蛊灵花突然剧烈颤动,花瓣上的荧光纹路与脑电波图形呈现出惊人的同步率。“成功了!”阿箬突然睁开眼睛,抬手一挥,蛊灵花的藤蔓应声穿透了模拟靶标。在她的脑海中,正浮现出灵植视角的AR战场画面:热源定位的红外光谱、空气流动的气压波纹、敌人灵根波动的能量轮廓。这种多维度的感知让传统神识探测相形见绌。
(三)意识数据化的伦理争议
随着技术突破,“灵植意识备份”功能引发了轩然大波。洛尘团队成功将一株濒临死亡的千年雪参的意识数据化,存入量子存储器的瞬间,实验室的监控录像显示,雪参的叶片在枯萎前竟呈现出类似人类微笑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