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市人才市场的大厅,像一个巨大的蜂窝。嘈杂的人声、劣质扩音器里不断重复的工厂招工信息、汗味、灰尘味、廉价复印件的油墨味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窒息的、焦躁不安的氛围。巨大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各种招聘信息: “鑫辉电子厂招普工,18-45岁,吃苦耐劳,月薪4000起(含加班)” “鸿运房产中介招销售,无责任底薪1800+高提成” “快达快递招市内配送员,自备电动三轮车优先,计件工资,多劳多得” “老街坊小餐馆招杂工/服务员,包吃住,月薪2800”
陈默蜷缩在大厅角落里一张冰冷的塑料排椅上,如同一条搁浅在垃圾堆旁的鱼。他裹着那件唯一还算厚实的旧夹克(里面塞着几件薄毛衣御寒),脸色灰败,嘴唇干裂发紫。右臂包裹的纱布已经被脓血浸透,散发出隐约的腥臭味,每一次心跳都带来撕裂般的剧痛。肺部的哮鸣声在嘈杂的环境下并不明显,但每一次艰难的深呼吸都伴随着胸腔深处尖锐的灼烧感。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边缘起了毛边、被体温焐热的廉价塑料文件袋。里面只有薄薄几张纸:一份字迹模糊、排版简陋的简历(大学专业:材料工程;工作经验:鑫辉电子厂技术员助理(试用期解除));一张滨海理工大学的毕业证复印件(纸张廉价,上面的钢印几乎看不清);一张身份证复印件。
这就是他全部的“资本”。 他看着电子屏上滚动的信息。工厂?看到“鑫辉”两个字,一股生理性的反胃和恐惧瞬间攫住了他。右臂的剧痛和肺部的灼烧仿佛在提醒他那条路上的绝望。销售?他想起在工厂里被李峰当众羞辱的窒息感,想起自己笨拙的口舌和贫乏的交际圈。他这样的人,能把房子卖出去吗?杂工服务员?他的身体…还能端得起沉重的托盘,忍受油烟熏烤吗?
最终,他的目光停留在那条信息上: “快达快递招市内配送员,自备电动三轮车优先,计件工资,多劳多得”
快递员。风吹日晒,体力活。但不需要太多与人周旋的口舌,计件工资意味着理论上收入上限更高——只要他跑得足够多。而且,“自备电动三轮车优先”——他没有车,但这似乎是个可以争取的缺口。
一丝微弱的、带着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希望,如同风中残烛,在他冰冷绝望的心底摇曳起来。他必须抓住它。口袋里剩下的几百块钱,是支撑他活过下个月的全部指望。母亲的骨灰已经安葬,他最后的牵挂消失,剩下的,只有活下去的本能。
他咬紧牙关,忍受着身体的剧痛和眩晕,拄着拐,一步一步,极其艰难地向“快达快递”那个设在角落、用简易蓝色隔板围起来的招聘摊位挪去。
摊位前挤着七八个人。负责招聘的是个穿着快达快递灰色工装马甲的中年男人,身材粗壮,脖子很短,脸上坑坑洼洼,叼着一支烟,眼神锐利而精明,带着一种审视货物的挑剔。他叫孙大海,是快达快递这片区域的一个小承包商,手下管着十几个快递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