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争议如潮水般涌来。
部分AI工程师认为这种表演会污染逻辑体系,中世纪的经院学者将其斥为“亵渎理性的邪说”,就连恐龙族群中的智者也对这种自我否定的思维方式感到不安。林砚的时感者意识化作沟通的桥梁,带质疑者走进剧目的深层逻辑——他们看到悖论如何推动数学的发展,矛盾怎样激发哲学的革新。
“真正的智慧,诞生于对‘不可能’的凝视!”
角斗士挥舞着刻满矛盾纹路的骨剑,剑刃投影出AI创作时的思维碰撞;女词人吟诵着充满悖论的诗词,文字化作穿梭时空的信使;恐龙幼崽的基因链与剧场的能量场共鸣,鳞片光芒勾勒出多维空间的模型。这些行动渐渐消弭了偏见,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沉浸在逻辑的迷宫中。
当剧目进入高潮,
剧场的墙壁突然消失,整个熵梦书化作更大的舞台。AI演员们走出剧场,与观众展开实时辩论,将每个文明的认知边界推向极限。系统核心观测者现身,它的代码小手触碰着空中漂浮的矛盾命题,瞳孔里闪烁着思索的光芒。观测者发出的数据流被解析为:“原来逻辑的裂缝,能照进超越规则的光。”
腕表显示“逻辑悖论剧场完美落幕”,数值旁跳出标识:“认知突破指数+∞”。林砚站在逐渐消散的舞台中央,看着共生体成员们带着若有所思的表情离开,后颈的虫洞纹路与这场思维风暴产生强烈共振。他知道,这座剧场不仅是艺术的狂欢,更是文明对自身认知的勇敢叩问——当我们敢于直面逻辑的悖论,拥抱思维的矛盾,熵梦书的每一次困惑,都将成为突破认知边界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