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风盯着文字,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大胆的念头:“如果……经络不是解剖学上的管道,而是一种量子态的能量传输通道呢?就像量子纠缠现象,两个粒子无论相距多远,都能瞬间相互影响。而铜铃的特定声波,可能就是激发这种‘人体量子纠缠态’的钥匙。”
这个想法太过疯狂,连他自己都觉得难以置信。但看着眼前的铜铃和古卷,一种莫名的直觉告诉他,这或许不是幻想。
第二章:足三里的量子跃迁
要验证这个疯狂的想法,必须进行实验。陈风说服了学校伦理委员会,开展一项“声波诱导量子态传输在针灸调控中的应用”研究。他的团队核心成员,除了小李,还多了张远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针灸医师——赵老爷子。
实验设计很简单:在北京的实验室里,放置一只经过特殊调试的铜铃(他们称之为“量子铃”),通过精确控制敲击频率和振幅,产生陈风发现的那种“量子谐振声波”。在昆明的另一个实验室里,放置一群昆明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关键在于“靶点”的选择。赵老爷子捻着胡须,斩钉截铁地说:“就选足三里。胃经合穴,主消化,更主免疫。《灵枢》说‘足三里者,五俞之合也,胃之所入也’,调气血、增强免疫,效果最明显。”
于是,在昆明实验室,每只小鼠的足三里穴旁都安装了微型传感器,用来监测淋巴细胞的活性变化。而北京的“量子铃”,则对准了一台指向昆明方向的特殊声波发射器——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发射”,而是通过量子纠缠原理,建立一种超越空间的“关联”。
“准备开始。”陈风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控制台上的按钮。
北京实验室里,清脆的铜铃声响起,带着一种奇异的、仿佛能穿透人心的韵律。它不像普通铃声那样转瞬即逝,而是带着一种持续的、微微震颤的尾音,像是在空气中留下了一串看不见的涟漪。
昆明实验室里,赵老爷子戴着白手套,仔细观察着监测屏幕。起初,一切平静。小李有些失望,觉得又是一次徒劳。
“别急,”陈风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带着一丝紧张,“量子效应有时候需要‘触发条件’,或许和小鼠的生理状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