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海量的碎片化信息中,计算机算法拼接出了一段令人震惊的基因组序列。它不属于任何已知的现代植物,却与数据库中保存的一些古老近缘物种有着模糊的联系。
“比对结果出来了!”一位研究员突然喊道,“与藜科植物商陆属的基因相似度最高,但存在多个独特的碱基位点和基因片段!”
王琳立刻调出《本草纲目》电子版,快速检索:“商陆,下品,有毒。主水胀,疝瘕,痹;熨除痈肿。”但记载中并无特别针对肿瘤的描述。难道这只是普通的药用记录?
“不,”陈默从考古学角度提出质疑,“那块甲骨占卜的是‘疾’,且位置特殊,残留物质地也不像普通草药。或许,这是一种失传的、具有特殊疗效的商陆变种?”
团队决定扩大搜索范围,不仅比对现代物种,更深入挖掘古籍中的蛛丝马迹。在国家图书馆的古籍部,李建国教授亲自查阅宋元时期的医书抄本。终于,在一部明代抄录的商代佚医书残卷《巫咸方》中,他们找到了一行模糊的记载:“……疠疡(注:古指恶疮、肿瘤类疾病),取‘章陆’(商陆古称)之变种,其根赤黑,以龟甲火煅,敷之……”
“变种!”李建国眼前一亮,“果然存在我们不知道的商陆品种!而且,明确指向了对‘疠疡’的治疗!”
第三章:失传的炮制之谜与现代困境
确定了物种和潜在药效,下一步就是验证。团队通过合成生物学手段,根据古基因组序列,尝试复原这种“商陆变种”的关键药用基因,并在模式植物中表达,成功获得了其根部提取物的模拟物。
实验室内,培养皿中的肿瘤细胞在接触到提取物后,生长速度明显减缓,而正常细胞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初步的细胞实验显示,这种商陆变种根部的皂苷类成分,确实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毒性!
“太棒了!”王琳激动地握紧拳头,“选择性毒性,这意味着低副作用的可能!”
然而,当他们准备进一步进行动物实验时,却遇到了难题。按照《巫咸方》的记载,这种药材需要“以龟甲火煅”炮制。他们尝试了传统的火煅法——将药材与龟甲碎片混合,在高温(300℃以上)下煅烧。结果令人沮丧:高温不仅让大部分皂苷分解,还产生了一些有毒的副产物,药效几乎丧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