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看着李雯热切的眼神,又看了看手中传承了千年的云锦,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让古老的技艺焕发新生,这难道不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吗?她重重点头:“好!只要能帮上忙,我知无不言!”
第二章:丝与香的缠绵
接下来的日子,“锦云阁”里多了几分不一样的气息。除了蚕丝和颜料的味道,还时常飘来各种中药材的香气——薄荷的清凉,苍耳子的微苦,沉香的醇厚。周玲和李雯,还有一位来自纺织研究院的年轻工程师王磊,组成了一个奇特的跨界团队。
周玲耐心地向李雯和王磊讲解云锦“妆花”的奥秘。“看,这是‘通经断纬’,纬线并不贯穿整个幅面,而是根据图案需要,分段织造,这样就能在局部形成不同的密度和纹理……”她拿着织针,在纸上画出复杂的结构图,“这里的经密是每厘米多少根,纬密又是多少,不同的颜色区域,交织点的数量和位置都不一样,这就形成了空隙的变化。”
王磊对着这些古老的织造图谱,结合现代纺织工程的知识,开始设计模拟云锦结构的纳米纤维膜。他尝试用蚕丝蛋白作为基材,因为云锦的本质就是蚕丝,这让周玲感到一种奇妙的传承感。蚕丝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是理想的医药载体材料。
但问题来了,如何将沉香精油、薄荷脑、苍耳子挥发油等成分稳定地融入蚕丝蛋白纤维中,并让它们按照云锦结构的“空隙”规律释放?
“云锦的美,在于色彩的层次和光泽的变化,是‘织’出来的。”周玲若有所思,“那我们的药香,能不能也‘织’进这纤维里?”
“织进去?”李雯眼前一亮,“周师傅,您是说,在纺丝的过程中,就把药物成分均匀地分散在蚕丝蛋白溶液里,然后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纺出含有药物的纳米纤维?”
“对!就像我们云锦染色,染料要先融入丝线里,再进行织造。”周玲肯定地说。
方向确定了,实验却充满了波折。静电纺丝的参数需要反复调试,药物成分的加入可能会影响纤维的成型,精油的挥发性也给储存带来了困难。有好几次,纺出来的纤维要么太脆,要么药物释放过快,要么根本无法形成类似云锦的有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