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医圣传 > 第251集:《本草图谱新译》

第251集:《本草图谱新译》(1 / 2)

第一章 滇南雨林:分子生物学的探古之旅

清晨六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还浸在浓得化不开的雾霭里。林清宇蹲下身,指尖拂过一片锯齿状的革质叶片,叶背细密的绒毛上凝结着露珠,在便携式光谱仪的探照灯下泛着幽蓝的光。他身后,博士生陈玥正小心翼翼地将一株附生在榕树上的兰科植物剪下,放入密封的样本保存盒——这是他们此行在《本草纲目》"草部"记载的"石草类"区域搜寻的第三十七种濒危药材。

"林老师,你看这个!"陈玥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她举着平板电脑凑过来,屏幕上是刚刚完成的初步成分分析图谱,一条代表生物碱类物质的峰值曲线异常陡峭,"和数据库里的已知神经生长因子结构相似度达到78%,这在天然药物里太罕见了。"

林清宇接过平板,目光落在样本标签上:七叶莲,基源待确认。这是他们昨天在一处海拔1200米的喀斯特岩壁下发现的,七片轮生的叶片呈掌状分裂,与《本草纲目》"蔓草类"中"七叶一枝花"的附图略有相似,却又在叶脉分布上存在显着差异。他想起出发前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部看到的那幅明代彩绘图谱,画中植物的根须部分用朱砂勾勒出类似神经元突触的形态,当时只以为是匠人写意,此刻却与陈玥的分析数据产生了奇妙的呼应。

这支由分子生物学、植物分类学和中医古籍研究所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已经在雨林里跋涉了二十七天。他们的目标是用现代科技重新诠释《本草纲目》——这部明代医学巨着收录的1892种药物中,有300余种至今仍缺乏系统的分子机制研究。林清宇作为"本草图谱新译计划"的带头人,坚信传统典籍里的经验描述与现代科研之间,只差一层技术转化的窗户纸。

"立刻提取RNA,做转录组测序。"林清宇站起身,雨林的湿热让他的白大褂早已贴在背上,"通知昆明植物所的备份实验室,启动神经细胞模型的活性验证。"他话音未落,负责生态调研的队员小张突然惊呼:"头儿,这边有情况!"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小张正蹲在一丛倒伏的蕨类植物旁,那里散落着几片被啃食过的七叶莲叶片,齿痕新鲜,显然是某种哺乳动物所为。更让人心沉的是,周围五米范围内,原本应该生长着七叶莲的石缝和腐殖层中,只剩下零星的断根和枯萎的幼苗。

"是蜂猴。"随行的哈尼族向导岩温叹了口气,用猎刀拨开落叶,"它们最爱吃这种植物的嫩芽,以前林子密的时候没事,现在栖息地缩小,连药都被动物抢了。"

陈玥蹲在残存的植株旁,用无菌棉签采集叶片表面的微生物菌群:"野生种群密度太低了,我们刚才发现的那株已经是这片区域最大的个体。按照实验需求,至少需要五公斤新鲜药材才能完成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现在这点样本连做初步细胞实验都不够。"

最新小说: 年代美人娇又媚,勾的糙汉心尖颤 星晨之曦:重生试剂 重生七零,女配从末世杀回来了 漫步于无限世界 弃女神医归来,全族跪求原谅 好孕娇娇茶又媚,母凭子贵夺凤位 离婚当保姆,绝嗣大佬宠妻成瘾 婢女扶瑶 兽世恶雌,七个反派兽夫修罗场 王爷不育?可我的孕肚藏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