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这信件,张书缘便就用蜜蜡上了漆,还在漆上面用自己的汾阳郡王印给盖了一下。
交代了黄伯将信发出去后,张书缘就思索起了惠民坊的发展。
想了大约有一个多时辰,他便就决定下了发展计划。
一、利用山西、陕西盐矿发展精盐产业。
二、发展改良《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肥皂团”使其发展出后世的肥皂。
三、利用北方山地矿藏发展玻璃产业。
四、着重发展陶瓷工艺品。
虽然眼下他只想到了这四点,看起来不多,但这四项是他眼下唯一有把握做到的事情。
而这四点之中,最难的当属改良肥皂,因为想要制造出后世的肥皂就得有大量的碱和油脂,而眼下碱的制造成本过于巨大,十分不利用产业展开,而且油脂也不太好整。
其次便就是玻璃,同样的,制造玻璃时也需要大量的碱,还是纯碱!
回忆着这四项的后世记述,张书缘就开始动笔开写了。
精盐的制作方法到不复杂,后世的中学课本里有讲,只需将盐矿里的矿石粉碎,然后在投入水中进行溶解得到粗盐,再将粗盐用漏斗进行过滤,最后晾干水分,从而就可得到精盐了。
而关于碱的制造,张书缘没什么想法了,只是大概记得眼下是有两门制碱技术的。
一为“石灰制碱”二为“植物制碱”但这两门技术究竟是怎么操作的,他就不太清楚了。
没办法,他张书缘不是理科生和化学生,所以没太看过这方面的书籍也算正常。
当然,他之所以知道“石灰制碱”这两个词儿,也是他偶然间在某本书里看到的……
“看来这个东西,我得找时间去问问徐光启他们了。”
写到这里,张书缘就皱了眉,抬头看了眼屋外的天色,便又接着动笔写了起来。
而这次所写的便就成了玻璃的制造方法。
玻璃制造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只要将石英砂、碱以及石灰石熔炼到一处,然后再加入一些着色颜料,就可生产出玻璃制品了。只不过这制造过程很是危险。想要制造出精美的玻璃制品,就需要工人利用铁管向其吹气,使其膨胀出形状,然后再加以手工调整,才能获得珍贵的玻璃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