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爌等人也懵了,心说你一个二十六七岁的人能知道天下的消耗是几许?
“启奏陛下,臣查阅过户部近七十年的档。我朝一年的田赋大约在两千余万石间浮动。而我朝前年田赋岁入不到一千五百万石,折合白银不过六百余万两。结合我朝张居正首辅测算出的田亩总数推算可得,我朝农事正常产出大约在两万万至三万万石间。”
“我朝一个劳力的口粮大约是一年三石左右,所以结合此数据再加上我大明有九州万方万万人数,臣便不难得出我朝一年的消耗产出大致是有多少了。”
“而臣大胆结合眼下形势推测,我朝应当缺额有五千至七千万石的粮食缺额,若没有这等缺额,恐怕便不会发生饿死人的情景了……”
张书缘并没有戳这满朝文武的肺管子,因为他做的是要把所有人都给拉上这艘贸易大船。
眼下大明的田亩是有很多问题的,其中有大量的士绅、读书人、勋贵、军户这些不缴岁赋的群体在,加上肆虐的天灾,再想想那张居正丈出的七百万顷田,不用想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是有很多猫腻的。
当然,他记得些后世关于历代的粮食研究。
据后世的《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推测,明代中晚期的粮食年产量约有1716亿市斤或1500亿市斤不等。如果按后世推测的1500亿市斤换算,那结果是九亿七千多万石。
可别看后世推测有这么多,但要知道那也只是推算。
所以,实际情况远没有推测的那么多,因为真要有那么多的话,明末百姓又哪里来的吃不上饭?朝廷是又如何收不上岁赋的呢?
据张书缘所接触到的信息来推测,大明最好的时候应该是有个五亿石左右。
可毕竟不是年年都风调雨顺,所以结合眼下那一亿左右的人口以及这种种弊端来看,一旦遇上个风吹草动,就很容易陷入没饭吃的境地了。(粮食不但要给人吃,还要饲养牲畜,收获时还有损耗)
我们再说回来。
听着张书缘给出的模糊数字,众人细细一想也大抵就是如此了,因为这粮食缺口算的是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而整个天下究竟是缺多少粮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虽然韩爌与郭允厚等人是心有不甘想反驳,但奈何人张书缘先抛出了这个数字,他们再回答就有些犯难了,这总不能他们也给出个这样的答案吧?
见此情况,那些想要争抢这个位置的人就傻了。
“嗯,不愧乃天定阁臣。好了,朕意已决,我朝的商业司尚书就由张书缘担任!”
“谢陛下隆恩,臣定为我朝万年基业万死不辞!”
见朱由检将位置甩给了自己,张书缘赶忙跪地叩首领旨。
“呵呵,张师傅何须说什么死啊活的,朕要你,要诸位都好好活着,随朕一起开创大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