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你这喊我干嘛。”
这没了外人,张书缘一屁股就坐到了后殿里的床榻上,大大咧咧的就开了口。
“呵呵,小哥,朕知道你近来累坏了,这不是高兴想请你吃饭吗。”
“吃饭?陛下你这话能忽的住孙帅他们,可忽不住我啊。”
“呵呵,诶,行吧行吧,也就是你,要是换了旁人朕非砍了他不可。”
两个人调笑了一番,朱由检才说起了正事。
“好了不开玩笑了,小哥,这李若涟怎样?可是史书上记载的那般?”
朱由检坐到他身边便就问起了最关心的问题。
“嗯,这个人倒是不错,只不过他跟史书上写的不太一样。史书上说他是心不在锦衣,好广交四方贤豪。但也不知道是我的问题,还是他本来就是这样,他居然有心去走那监察一道。”
“是吗?那…那是好事啊!”
一听这话,朱由检就更高兴了,现在他最缺的就是那种刑侦人员!
“是好事,不过此人有很强的主见,要是我朝做的事情与他的想法相悖,那可能会有反效果。”
张书缘说的没错,这太过正直的人是很难掌控的,尤其是对于此时的大明来讲,有很多事是需要跟百官妥协的,尤其是沾到军队的事情。
“是啊,不过朕相信,只要朕多多亲近他与他畅谈,他定会理解朕的不易。”
听到这话,朱由检表示问题不大。
也是,身为皇权时代你在头铁,也铁不过皇帝的一句话。
“是得这么做,对了陛下,温体仁筹粮的事儿怎么样了?”
“一切良好,据他昨日所说,他户部已在吕宋购得四十万石粮草了,花费也只不过是用了五十万两。”
“嗯,这个数目稍贵,但也能理解毕竟山高路远又有海盗。”
“是啊,诶小哥,你说咱大明附近可还有什么产粮之国没?”
“有啊,交趾就很合适,只不过那个地方需要开发。”
“交趾?”
一说起交趾,朱由检就叹息了一声,因为这个国家就是那小人,你来打我,我就投降,你不来打我,我就在内部胡言乱语。
PS:自从朱棣下旨设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后,在短短的二十年里就发生了十多次起义事件,再加之当时的交趾贫瘠,统治成本又高,慢慢的就被朱瞻基给裁撤了。在此之后明朝又多次进攻过交趾,试图再拿回来,但奈何当地人十分抗拒,地形多山又有瘴气,于是这诸多原因叠加,便就导致了后来的皇帝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回那块地了,只能是让其作为藩国的存在。
“嗯,不过陛下,眼下还是别考虑外面的事情了,眼下还是得安顿好民生,决不能因为这次借粮的事闹出民变来,还有蒙古的事儿,我打算带格物司的人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