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字子房,出身韩国。
祖父张开地,连任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三朝宰相。
父亲张平,继任韩厘王与韩桓惠王两朝宰相。
从祖父到父卒,时间跨度将近百年.......
可惜,如果不是你父亲去世的时候你还是个孩童,或许韩国也不会沦落到被覆灭前的那个样子。
或许大秦想要拿下韩国也不会那么简单......”
说这些的时候,秦明一直在看着张良的眼睛,但他依旧能感觉到此时张良的置于小腹前的左手已经握起了拳头。
“怎么?心有不甘吗?是不是觉得若是你和韩非早生个二十年,韩国就不会那么容易灭亡了?”
说着,秦明摇了摇头。
“韩国的结局是注定的,就算给你们二十年也什么都改变不了。
因为你们差的不是二十年,而是一百多年......”
听到这里,张良已经无法直视秦明的眼睛。
他微微抬头闭上了眼睛,似乎是不想让秦明看到自己情绪已经无法保持平静......
秦明的话还在继续。
“不得不说,你的父亲张平确实是一位大才。
五十多年前,韩国就已经呈现衰败的迹象,你的父亲也曾试图改变韩国的结局。
当时你父亲主张减轻赋税,休养民生,却因为韩国当时的世家贵族反对而没有实施......
长平之战后,大秦展现出了强大的国力,你父亲为韩国的未来深感担忧。
但想改变韩国内部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索性你父亲另辟蹊径,既然无法让韩国变得强盛,那就让秦国变得弱小不就行了?
然后你父亲便提出了疲秦之计......
虽然这次的计策没有触及到韩国那些世家贵族的利益,最后得以实行了。
可惜你父亲却无法看到。
或许也正是因为没有你父亲的亲自谋划,虽然这所谓的疲秦之计得以实行,最后却还是为大秦添了嫁衣......”
这时的张良已经睁开了眼睛,听到这里后,他的眼神中终于控制不住的流露出了浓浓的悲愤与无奈......
三十年前,韩国派水利专家郑国(人名)到秦国说服秦庄襄王大搞水利工程。
意图以此拖垮大秦的国力。
尽管后来这件事败露,但仍被当时已经上位的嬴政所支持。
原因与他,只因为郑国所修建的水渠完全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郑国所修建的郑国渠是打算西引泾水东注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