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初次探索与困惑
团队首先开始收集资料,他们研究了大量过去城市建设中科技应用的案例,发现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在技术应用初期没有考虑到伦理因素。例如,某个城市曾推出过一款智能监控系统,本意是为了加强治安,但由于过度收集居民的行为数据,且没有做好数据保护措施,导致居民的隐私被侵犯,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担忧,林悦带着团队成员来到了城市中的一个社区。他们在社区广场上设置了一个咨询点,邀请居民们前来交流。一位老大爷皱着眉头说:“现在这城市是越来越智能了,可我们老年人好多都不会用那些高科技产品,感觉自己都跟不上时代了,这公平吗?”一个年轻妈妈也说道:“我担心孩子的信息安全,现在各种智能设备都要收集信息,万一被坏人利用了怎么办?”
居民们的话让团队成员们感到责任重大,同时也有些困惑。他们意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从技术层面入手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以及不同人群的需求。但具体该如何做,他们还没有清晰的思路,于是决定先与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合作,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源头开始,融入科技伦理理念。
第四章:与规划师、建筑师的合作
林悦找到了城市规划师张峰和建筑师李瑶,向他们阐述了团队的想法。张峰和李瑶听后,都表示非常认同。张峰说:“其实我们在规划城市的时候,也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不知道该如何平衡科技应用和居民的利益,你们的研究来得太及时了。”李瑶也笑着说:“对呀,我们建筑师也希望能设计出更人性化的建筑,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生活,而不是成为一种负担。”
于是,四方开始了紧密的合作。他们首先对城市的整体规划进行了重新审视。张峰拿出了城市规划图纸,大家围在一起讨论。林悦指出:“在规划新的商业区时,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和科技的高端应用,还要考虑到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比如要预留足够的公共空间,方便居民休闲娱乐。”陈宇补充道:“而且要考虑到不同收入群体的需求,不能让商业区变成只有富人才能消费得起的地方,要设置一些平价的商铺和公共服务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