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心中欣喜话题扭转,哈哈一笑:“那我们就不提三国。这一路我就一直在琢磨,这通灵宝玉裂成上中下三部分,既契合我佛家贪嗔痴三戒,竟也与你道家上中下三尸之说不谋而合。”
道士一听,来了兴致,凑近和尚,盯着他掌心的三块顽石,饶有兴趣地追问:“你佛家的贪嗔痴,世人皆知。这通灵宝玉遭雷劫灵气消散,化作三块顽石,可若与我道家三尸三虫对应,你打算如何编排?”
和尚与道士结交后,对道法钻研颇深,有独到见解。但这是道家经典学说,身为佛家子弟,不好妄言。提起这话题本为转移注意力,便顺势将问题抛回给跛足道人:
“呔!我以佛家贪嗔痴点化世间懵懂人,你道家这三尸三虫之法传承千载,宝玉一碎为三。你们道家讲一生二,二生三,就这个数,既能契合我佛家贪嗔痴,又为何合不得你道家三尸三虫之法?怎么就做不得数!”
道士听后,心中感慨万千。自从感应寿数将近,他每日患得患失,整日惴惴不安。行也思,坐也思,饭也思,卧也思,三年一千多个日夜,一路走来几千余里,却始终难以放下执念。
今晚在苏仙观前,本想借佛道消长消遣和尚,没想到自己因忧思过度,反倒被利嘴和尚屡屡奚落挤兑。他暗自苦笑,想当初也曾心境豁达,可终究身处末法时代,是一介肉体凡胎,又怎能轻易看破身死道消的定数?
道法自然,一切应顺应天命。罢了罢了,人终有一死,何必想那么多?当下先应付眼前这贼秃要紧。想到此处,他深吸一口气,屏息凝神,神色认真起来。
道士端详着三块顽石的斑驳裂痕,抬眼望向和尚,沉思片刻,掐指掐诀,琢磨了半盏茶工夫。目光在和尚与满是裂痕的顽石间游移,缓缓解释:“我道家的三尸三虫,分别为:上尸虫贪奢欲,中尸虫口舌欲,下尸虫性淫欲。”
说罢,跛足道人端起茶杯,抿一口茶,接着阐述:“这三年多,你我倾尽精血法力,全力养护这三块顽石,只为弥补五弊三缺之势。然而,天道注定,你我法力有限,终究难以尽善尽美,难免留下遗憾。
依我看,来世这三人也不过略胜凡人。按照当前天机命格推断:最上面这块,最像上尸虫,贪奢欲极强。此命格之人,难以压制欲念,所求甚高,贪占求全,难免要献祭自己命格。
最上面这块碎玉,命格依旧贪图大屋华服、美食厚禄,如同冯谖客居孟尝君处,即便出有车、食有鱼、母有所养,内心欲望也永远无法满足,甚至可能牺牲自身。其族人恐怕也会多遭非议,就像你佛门的金蝉子,一生命格苦不堪言。”
癞头和尚听闻这贼道士编排佛祖座下金蝉子,心中一惊,不敢接话,默默低头喝茶。
道士见状,微微一笑,又抿一口茶,掐诀后继续分析:“中间这块,从算卦命数看,类似中尸虫,主口舌欲。正所谓祸福皆由口舌出,此命格之人,既能凭口舌之利登上成功之梯,也可能因巧舌如簧拖累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