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制造复杂地形遮挡和强电磁干扰。“蜂后”指挥“工蜂”们快速自组网,信号路径自动优化绕行。实测通信带宽虽因强干扰略有下降,但丢包率依旧远低于合同要求,高清图像和指令传输流畅无比!李思远展示了后台“蜂群意志”复杂的路径优化日志和抗干扰算法运行记录。
测试四(震撼压轴):“蜂刺”拦截!
试验场上空,一架高速靶机(模拟陨石)俯冲而下!同时,一架模拟“敌意轨道器”的无人机开始抵近“蜂后”模型!
“‘天眼’发现目标!威胁确认!启动‘蜂刺’!”陈默下令。
只见数架“拦截蜂”原型机瞬间从掩体后弹射升空!在“蜂群意志”控制下,它们如同精准的蜂群,分两组扑向各自目标!
轰!轰!
模拟陨石的靶机被两架携带高爆战斗部的“拦截蜂”凌空撞爆!碎片被有效控制!
而那架抵近的无人机,则被三架携带动能撞头的“拦截蜂”以“品”字形包抄,逼得它狼狈不堪地紧急规避逃离,再也不敢靠近!
整个过程干脆利落,威慑力十足!
郑处长和审计组成员全程沉默,但眼神中的质疑早已被震惊和叹服取代。他们亲眼看到了技术的价值,看到了“土味”背后的高效与务实!
回到会议室,郑处长主动伸出手,与陈默用力一握:“陈默同志,眼见为实!‘广寒蜂巢’不仅达到了预期效能,更在极端环境下展现出了惊人的鲁棒性!成本核算虽有瑕疵,但在如此短时间、如此苛刻条件下取得的成果,完全物超所值!审计报告,我们会如实、正面地撰写!‘月宫铁穹’的预算,我亲自去争取!”
审计风波平息,“月宫铁穹”项目正式获得军费支持,进入高速工程化阶段。有了“广寒蜂巢”的经验和供应链基础,进展神速。
材料与制造:王浩团队与航天材料厂紧密合作,将“月壤粘合剂”、“蜂窝缓冲材料”、“拒尘盾电极材料”、“自清洁涂层”配方固化,建立标准化生产线。3D打印“工蜂”/“拦截蜂”结构件实现小批量生产。
电子与算法:李思远团队将“蜂群意志”核心算法模块化、固化,烧录进专用加固芯片。探测雷达模块、红外传感器完成月球环境适应性改造和量产测试。
总装与测试:在“嫦娥”工程中心专用厂房,“月宫铁穹”的各子系统进行严格的总装集成和环境模拟测试(真空、低温、振动、辐射)。每一套“铁毡”防护组件、每一架“拦截蜂”,都经过最严苛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