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寻哥,擦擦汗。”
声音细若蚊蚋。
姜寻接过汗巾,微微一愣,随即礼貌地点了点头。
“谢谢。”
他的声音平静,没有多余的情绪,目光依旧专注在石磨上。
那姑娘脸更红了,低着头快步走开。
孙支书和李长海在一旁看着,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小子,现在真是越看越出息了。”
李长海捋着胡子,对孙德旺说道。
孙德旺点点头。
“是啊,力气大,人也勤快,村子以后要是交给他,我也放心。”
姜寻一口气推了小半个时辰,直到另一拨人来换他,他才停下来。
尽管额头布满汗珠,呼吸也有些粗重,但他的眼神依旧明亮。
这种踏实的劳动让他感到充实。
磨完了面,村里又开始组织磨豆腐。
豆腐坊里热气腾腾,豆香四溢。
姜寻依旧是主力,推磨、挑水、点卤,样样干得有模有样。
一天忙碌下来,虽然身体疲惫,但姜寻的心情却很轻松。
他能感觉到村民们看他的眼神,已经从最初的同情变成了如今的赞赏与接纳。
没出几天,家家户户的窗棂都糊上了崭新的白纸,映衬着屋檐下挂起的一串串红辣椒,平添了几分喜气。
孩子们是最高兴的,即便没有多少新衣裳,但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肉香,与即将到来的年节,足以让他们欢呼雀跃。
姜寻家的屋里屋外也收拾得窗明几净。
炕烧得暖烘烘的,驱散了屋外的寒意。
雪风安静地卧在姜寻脚边,乌黑的皮毛油光水滑,尾巴偶尔在地上轻轻扫动一下,一双通人性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屋里忙碌的身影。
夜晚。
刘兰从炕柜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布包。
布包里是姜寻前些日子从县里换回来的布,还有之前剩下的棉花。
昏黄的油灯被拨亮了些,灯苗欢快地跳动着。
刘兰戴上有些磨损的顶针,穿针引线。
她的动作娴熟而轻柔,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了母亲的慈爱。
灯影下,她的侧脸显得格外温柔。
她要给姜玲赶制一件新棉袄,让她能漂漂亮亮地过个年。
除了给姜玲做新衣,刘兰也没忘了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