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谓的亲民产品,是指什么?”云倾月目光微冷,“印着照片的马克杯?T恤?这些真的能代表我们的摄影理念吗?”
“至少能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作品。”时砚声音略沉,“而不是只放在展览馆里,供少数人欣赏。”
空气一时沉默下来,只有窗外风吹动窗帘的声音。
“我曾经参加过一场高端摄影展。”云倾月忽然开口,语气温和了些,“那场展览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情感的凝固。那些作品,每一帧都像是在诉说一个故事。”
“我记得那次展览。”时砚轻声道,“你拍的那组雪山下的牧民,后来被很多人收藏。”
“所以我不想让这些作品变成商品。”云倾月看着他,“我希望它们能被人真正理解,而不是当成装饰品。”
“我明白你的想法。”时砚点头,“但我们也得考虑现实。品牌要生存下去,必须要有市场支撑。”
“那就只能牺牲艺术性吗?”云倾月反问。
“不一定。”时砚翻出一份数据报告,“这是我们之前周边产品的销售分析。你会发现,最受欢迎的并不是最贵的那款,而是最有情感共鸣的那一组照片制成的明信片套装。”
“因为它们真实。”他继续说,“就像你说的,每一张照片都在讲述一个故事。我们可以保留这种真实,同时让它以更亲民的方式呈现。”
云倾月沉默了一会儿,最终开口:“我可以接受一部分大众化的产品,但前提是,它们必须保持摄影的纯粹性。”
“我同意。”时砚露出笑意,“那我们可以这样规划:品牌主轴是艺术摄影,推出限量版作品集和展览;同时开发一系列基础摄影工具包、线上课程,以及以摄影作品为主题的日常用品,帮助更多人接触摄影。”
“听起来不错。”云倾月嘴角微微上扬,“不过,视觉风格不能马虎。”
“当然。”时砚点头,“我会找设计师一起打磨细节。”
会议结束后,两人回到工作室,继续完善品牌方案。
“接下来要考虑品牌口号。”时砚边整理资料边说,“既要体现我们的理念,又要容易记住。”
“‘拾取光影,记录生活’已经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云倾月翻看笔记,“但我们需要更简洁有力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