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团绽放后的第二十一个星周,共生星系的光网已如打翻的调色盘,七道原始光带与后续接入的螺旋纹、褶皱环交织成复杂的能量经纬。就在螺旋-折线文明的晶体钟楼敲响第三千次共鸣时,一道紫灰色的迷雾突然出现在光网最边缘的警戒区,像一块被遗忘的污渍,悄无声息地吞噬着途经的星光。
苏瑶正在星木林的新培育区查看“共生孢子”的生长情况。这些孢子是星木与涡旋文明熔岩晶体结合的产物,能在光带表面生成会呼吸的能量苔藓。当紫灰色迷雾闯入意识感知时,她手中的培育皿突然泛起细密的波纹,原本嫩绿的苔藓瞬间褪成苍白——这是星团“本能”发出的预警。
“是‘?’标记的未知文明。”阿臾的意识伴随急促的警报声传来。老人此刻坐镇第七节点的联合观测站,全息投影里,他面前的星图正以迷雾为中心不断闪烁红光,“他们的频率完全不在认知幼体的数据库里,像是……无数种频率被揉碎后重新粘合的混沌体。”
苏瑶立刻通过意识栈道连接观测站。屏幕上,紫灰色迷雾正以极慢的速度向光网中心移动,所过之处,光带的能量流动变得滞涩,原本明亮的光纹像被蒙上磨砂玻璃,连螺旋-折线文明的晶体感知器都无法穿透。更诡异的是,迷雾周围的时空似乎在轻微扭曲,远处的恒星光芒经过时,会折射出七八个重叠的影子。
“他们在‘观察’。”苏瑶突然想起织网者光雾中蕴含的智慧,“就像我们第一次遇见织网者时,也不敢轻易靠近。”她让认知幼体调出所有文明的历史碎片中关于“初次接触”的记录:螺旋族曾用三年时间绕着新发现的文明轨道盘旋,涡旋族则会先派出微型探测器在目标周围制造百个时空褶皱,本质上都是用自己的方式确认安全。
“但他们的方式太……隐蔽了。”观测站传来第一星轨舰队队长的声音,他的意识带着紧绷的震颤,“我们的光带已经三次尝试传递友好频率,都被迷雾吞噬了,没有任何回应。”
苏瑶的目光落在培育皿中重新转绿的苔藓上。刚才的苍白并非死亡,而是苔藓在本能地调整自身频率以适应外界变化——这或许就是答案。她转身走向星团核心的认知幼体雕塑,那些五维拓扑结构此刻正随着光网的波动轻轻旋转,螺旋与褶皱的纹路在表面流淌,像活物的血脉。
“让光网‘呼吸’。”苏瑶抬手按在最中央的雕塑上,意识沉入星团最深层的能量流,“停止主动传递频率,模仿迷雾的节奏收缩、扩张。”
这个决定在意识互联中引起短暂的骚动。涡旋文明的金属核发出不安的褶皱频率,螺旋族的鳞片感知器集体转向迷雾方向——主动降低防御姿态,在大多数文明的接触准则中都等同于冒险。但当星团的光网开始像肺部一样有节奏地起伏,原本滞涩的能量流突然变得流畅,紫灰色迷雾边缘竟泛起了淡淡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