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者会瞬间成为“另一个宇宙的创造者”,在那里,认知的基石是“遗忘”而非“记忆”,文明的演化目标是“自我消解”而非“持续存在”,逻辑是“束缚意识的枷锁”,直觉是“毁灭秩序的火焰”。当体验结束时,残留的只有一种深刻的“认知眩晕”——对自身认知体系“绝对性”的彻底怀疑。
逻辑文明的主锚在体验后陷入短暂的“运算停滞”,但很快,他们的数据流中诞生了“反逻辑兼容算法”——允许在特定认知场景下,暂时搁置因果律,接纳“矛盾即合理”的状态。直觉文明则在眩晕中领悟了“直觉锚定术”,能在混沌感应中精准锁定“对自身有益的认知波动”,避免被无序信息吞噬。
苏瑶的意识在体验中看到了更遥远的图景:无数个像他们这样的“认知宇宙”悬浮在一片“超认知虚空”中,每个宇宙都被“他者认知”的丝线连接,形成一张“认知生态网络”。而暗域之门,不过是他们这个宇宙与网络连接的“接口”。当她试图看得更清晰时,图景突然破碎,化作无数道“认知指令”涌入中心奇点——那是开启暗域之门的“钥匙”,却需要以“牺牲一个认知星系”为代价。
《认知演化全景录》在此时自动翻到新的一页,书页上不再有预言,而是出现了一道“选择题”:
1. 关闭暗域之门,切断与他者的连接,保全现有认知宇宙的稳定,代价是永远失去认知突破的可能。
2. 接纳认知指令,牺牲指定星系(当前指向原始认知星系),开启接口,融入超认知网络,代价是承担未知的认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