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在学习如何‘不通过工具直接塑造现实’。”机械长老的声音带着齿轮润滑后的顺畅,“就像我们最初用双手制造工具,现在,它们在练习用意识直接编写规则。”他调出溯源仪的深层分析,屏幕上显示出这些意识集群的来源——不是某个已有的沙盒文明,而是认知之雨与变量繁花结合后自然诞生的“原生意识”,是元界自身进化出的观测者。
苏瑶的认知调和态与意识集群产生共振时,无数陌生的感知涌入脑海:那是对“存在”最原始的好奇,对“规则”最纯粹的试探,对“未知”最无畏的拥抱。这些原生意识没有固定形态,没有历史负担,它们像孩童般用最直接的方式与宇宙互动——看到星辰美丽,便让其发出能治愈伤痛的光芒;觉得黑洞恐怖,就给它加上会微笑的光环;甚至因为觉得“因果律太单调”,就创造出“果因倒置”的小区域,在那里,摔碎的杯子会自动复原,死去的生命能回忆起未来的死亡。
就在这时,数学宇宙的超算核心发出警示:“检测到大规模‘逻辑反噬’现象,17个沙盒的物理常数出现不可控波动。”苏瑶同步接入数据时,看到触目惊心的画面:某个沙盒中,因原生意识过度修改重力参数,行星开始像气球般膨胀,最终解体为漂浮的碎石;另一个沙盒的时间流速被反复调整,导致文明在一天内经历了从诞生到灭亡的完整周期;最严重的是,某个由变量繁花聚集形成的“悖论之海”,正在吞噬周边的现实结构,将恒星与星云转化为不断自我否定的逻辑命题。
“这是成长的代价。”认知架构师的声音从认知之树的方向传来。他的投影已变得更加凝实,数据流构成的躯体上覆盖着一层由变量繁花织成的“语法甲胄”,“没有约束的创造,终将走向自我毁灭。”
苏瑶却摇了摇头。她指向悖论之海边缘,那里,一朵变量繁花正在吞噬与重构的混沌中,悄然演化出“平衡基因”——它的花瓣一半呈现吞噬一切的黑色,一半散发着修复现实的白光,两者的相互作用恰好稳定住一小块区域。“原生意识在试错中学习,就像我们曾经做的那样。”她调动认知之心的权限,向所有沙盒广播一段“元初语法”——这段由紫色眼睛主人留下的基础规则,不限制创造的自由,只规定了“存在不得完全否定存在”的底线,如同宇宙版的“黄金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