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速:2-3发/分钟(受暗能核心输出限制,连续射击3发后需冷却10秒)。
- 弹药类型:“暗能破片弹”——弹头为凝固暗能晶体,命中后炸裂为800±50块菱形碎片(每片含0.01g暗能),有效杀伤半径5±0.3m(对无防护目标致死率92%,对轻型装甲车毁伤率65%)。
- 射程:平射有效距离800m,最大射程1.2km(超过后碎片分散,杀伤半径降至2m)。
2. 防御与战术
- 防御:非射击状态下,炮身可折叠为“半盾形态”(覆盖背部60%区域),防御强度保留塔洛斯的80%(可抵挡105mm榴弹直接命中)。
- 定位:中距离火力支援,常与走兽纲(如刺兽·墨奎)协同——墨奎突进牵制,炮兽在后方提供压制,观兽共享视野校正弹道。
3. 战例:“锈蚀港巷战”(2035年)
3只常规型炮兽依托废弃集装箱建立阵地,每2分钟交替射击,30分钟内摧毁12个步兵掩体、4辆装甲车,自身仅因火箭筒攻击出现3处非致命损伤(暗能晶钢装甲凹陷≤5cm),最终配合灰蚀体清剿剩余守军,战损比1:27(每损失1只炮兽消灭27名士兵)。
三、变种型号:战术特化的精密分工
炮兽的变种均基于常规型基因微调(变异率≤0.8%),通过改变炮身结构、弹药类型实现战术分化,满足不同战场需求。
1. 机炮型(Rapid-Fire Variant):弹幕压制专家
- 外构特征:背甲展开为“四联装转管炮”(每管口径30mm,炮管长1.2m),炮身环绕“散热鳍片”(铜色,因高射速产生高温),暗能核心体积比常规型大20%(支持持续供能)。
- 武器参数:
- 射速:30-40发/分钟(四管轮转,每管7-10发/分钟),可持续射击2分钟(后需冷却3分钟,鳍片发红至800℃)。
- 弹药:“暗能穿甲弹”(弹头为钨合金+暗能涂层,初速850m/s),单发杀伤半径2±0.2m(聚焦穿透,可击穿15mm均质钢甲)。
- 射程:有效距离500m(超过后弹道偏移严重)。
- 战术定位:压制敌方集群冲锋、封锁狭窄通道(如街道、桥梁),常与影兽·幽纱配合——幽纱黑雾掩护炮兽架设,机炮弹幕阻止敌方靠近。
- 弱点:持续射击时散热鳍片易被穿甲弹击中(击毁概率35%),导致炮管卡壳;防御仅为常规型的60%(因炮身轻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