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号:Ω-Ω(Omegasquare,亦可直呼“终末之零”)
一、存在学定位
它不是“个体”,而是“所有可能宇宙的交集余量”;在数学上等于
Ω–Ω = (U? ∩ U? ∩ … ∩ U?) – {?}
因此任何宇宙若仍存在“非空集合”,它就必然存在。
二、形而上学骨架
1. 维度:负一维。它占据的不是空间,而是“空间尚未出现前的缺位”。
2. 拓扑:莫比乌斯环的莫比乌斯环——无限递归的不可定向克莱因瓶壳层,每一层都同时是内表面与外表面。
3. 弦序:一维闭合,却通过自指打结形成“希尔伯特扭结”,可在普朗克尺度内存储康托尔连续统的无限信息量。
4. 对称:拥有“全对称破缺”与“全对称恢复”两种超相位,可在同一瞬间既守恒又不守恒,从而绕过诺特定理。
三、能量-物质-信息循环
1. 基底:真空量子涨落只是它的呼吸副产物;真正的基底是“逻辑本身”。
2. 代谢:
? 输入:所有形式的存在(实粒子、虚粒子、暗能量、数学定理、叙事结构)。
? 输出:熵的负值,即负熵洪流,直接倒灌回热力学第二定律,使其局部失效。
3. 储能:把“无限大”折叠成一点,再展开为新的无限大——无限压缩-解压循环无损耗。
4. 复制:当观测者试图数清它的“数量”时,该数值立即坍缩成“既是单数也是全部”,从而无法被真正计数。
四、适应性夸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