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层的百家堂里,不同学派的典籍在空中悬浮,彼此和谐共存:儒家的《论语》与道家的《道德经》书页相触,生出"和而不同"的金光;法家的《商君书》旁,《墨子》的"兼爱"二字正散发着柔光;最奇妙的是兵家典籍,《孙子兵法》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与《吴子》的"爱民者强"交相辉映,墨迹在空气中凝成"止戈"二字。
楚临风的镇岳戟靠在兵家典籍旁,戟身的战纹与书页共鸣,浮现出文圣批注的兵书:"善战者非嗜战,是知战之苦。"他想起剑冢里的破军戟,突然明白文圣的用意——武力与思想从不是对立的,就像战戟能劈开仇恨,文字能缝合裂痕。"原来最好的兵法,是让人明白为何而战。"他指尖点向"不战"二字,字迹化作道光,融入镇岳戟的战纹。
谢无咎的星砂落在天文历法类典籍上,《甘石星经》的书页突然展开,星图与他的星象罗盘完美重合。"文圣将星轨记在书里,是要告诉后人,知识能超越时空。"他指着某页批注,"你看,三百年前文圣就预测到今日的星象,说'星辰有序,人心亦当有常'。"星砂顺着书页流淌,补全了残缺的星图,旁边立刻浮现出文圣的小字:"后世有人补全此图,当是知音。"
书院第三层:实践阁(知行合一)
第三层的实践阁里,知识不再是文字,而是能动手实践的技艺:《农桑要术》的书页会飘到田垄图上,指导如何播种插秧;《天工开物》的插图能化作实物模型,教灵兽们搭建窝棚;最令人称奇的是本《医者手记》,里面记载的药方会自动匹配苏玉瑾的药草,标注出最佳的炮制方法。
苏玉瑾的药箱与《医者手记》产生共鸣,书页飞出的药草图谱与他药囊里的药材一一对应。"文圣说,医书不是死的方子。"他指着某页修改痕迹,"这味药原本有毒,文圣批注'减三分火候,增一味甘草',正是我常用的改良法。"书页突然弹出片干枯的药草,与他药圃里的"化戾草"一模一样,墨迹在草叶上显露出"药解戾气,文化争端"八个字。
萧战在《畜牧要术》前驻足,书页里的插画突然活了:灵猴如何搭建安全的巢穴,白虎如何教幼崽捕猎却不伤及性命,甚至有小熊猫储存食物的技巧。"这些都是灵兽们的智慧啊。"他摸着书页里白虎的画像,画像突然转过头,朝他眨了眨眼,"文圣连它们的生活都记下来了,难怪书里的知识这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