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表露情绪,掂了掂手里的帆布包,又往前走。
刚拐进一条棚子里的过道,就听见两个摊主正用粤语小声交头接耳。
“听讲湖南嗰边BP机炒到三四百,啱啱有个佬话带几十台返去,一转手就发达。”
“系咯,边个笨蛋会净系响度卖,呢度价钱咁烂,返内地直接起飞。”
李向东假装在旁边看耳机线,实则耳朵没闲着,把这几句听得清清楚楚。
他前世在深圳混了几年,虽不至于讲得一口流利粤语,但“听得懂生意话、摊贩话”是基本功——尤其是混底层时,在市场、工地、摊位间摸爬滚打过太久,有些词早已刻在脑子里。
更何况,这些人说得也不算快,大概是怕被人听不懂,还特地夹杂着普通话。
李向东低头摸着一条耳机线,心里却已泛起了大波澜。
不仅是BP机,那些看起来粗糙的仿制电子表,进价也才七八块,外壳光亮,功能齐全,表盘上还堂而皇之印着“瑞士制造”四个字——若包装得体,放到北方镇上少说也能卖十五、二十。
“如果能把货带回去,哪怕走一趟车,翻两三倍不是梦。”
但他没有急着兴奋。他知道,光看到“差价”是没用的——得先想清楚怎么走货,怎么卖,谁来买,怎么防查……光这几点,能把一堆半路出家的“发财梦”干倒一大片。
可这不正是他的优势吗?
“如果能把货带回去,哪怕走一趟车,翻两三倍不是梦。”
他不动声色地和摊主闲聊:“你们这些货……走量的多吗?”
“多啊。”那摊主笑着说,“外地人最爱我们这些货,便宜,拿去送人、卖小摊都合适。不过你要注意点啊,现在查得严,要运得巧才行。”
“哦?怎么个巧法?”
“自己琢磨,别让我教你。”摊主摆了摆手,眼中透着一丝警惕。
李向东没有多问,礼貌点头离开,但他心中那点火苗却是彻底被点燃了。
他开始细看市场里的布局,发现不少货品摆在台面是样品,真正的货在摊后堆着,有些甚至是直接装在纸皮箱里,贴着“易碎”“电器”字样,打包得严严实实。
这些人……明显就是做走货生意的。
他也注意到:市场门口停了几辆大三轮,几个小贩把箱子推上车,嘴里喊着“送到火车站啊!”、“今晚上能发那趟车!”
这些细节,让他几乎能看到一张隐藏的网络——深圳不是光让人打工的地方,它是一个巨大的流通口岸,信息、商品、机会,全部在这里滚动,只要你眼睛够尖、胆子够大,就能从缝隙里抠出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