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倒也不错。
如果不是周游心善,将他从莽林中带回,他说不定已经在随兕的诅咒下沦为异兽口中的美食,何谈梦开仙途的美事?
只是从陈江镇出发时走得匆忙,没来得及询问师兄师姐关于修道的细节。现在眼前一抹黑,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些什么。
因此,李闲顿了一下,又道:“只是江兄所说的‘观火境’…是个什么?可否详细解释一下?”
“你连这个都不知道?”
坐在床上的周游讶异地回问道:“那是谁引你入仙途的?”
李闲摸了摸鼻子,没有回答。
但李闲的疑问算是给闲得发闷的找到了些事情,他当即从床上弹起,坐到了李闲对面,兴致勃勃地道:
“还好你遇上的是我这么个见识非凡的,换个一般的识途境修士,恐怕还真未必能跟你讲清楚。”
他随手招来一根木棍,开始在地上写写画画:
“修道一途任重道远,无比漫长。因此前人根据神府内母气在不同阶段的表现,为我辈划分出不同的境界,方便我们加以区分。”
“首先便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每位修士都必须经历的——修士小三境。”
周游在地上画出一横,又在横下点了三点,示意这代表他所说的“修士小三境”,又道:
“这三境由弱至强,分别是‘观火境’、‘识途境’和‘灵台境’。三境之间,根据母气的深厚程度,又再细分为前期、中期与后期。”
“首先是观火境。神府孕育母气,中央自生出一火,名曰道火。最初之时,道火只是淹没在母气中,不可得见。直至随着修为的精进,道心昌明,道火越烧越旺,将附近的母气蒸腾升华,才能崭露头角。”
似是想到什么,周游又补充道:“当然,你若与我一般,也是个剑修,那这道火便是由剑心催化而成,会有剑意横行。其他修士的话,就没这等好处。”
李闲点点头,心道这点倒是和他内视时的情况基本一致。唯一的不同,也就是自己道火之上还有株散着微芒的周柳。
但这件事他早已有心理准备,倒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因此他默不作声,听周游继续讲下去:
“虚浮的母气被蒸腾升华,剩下的便都是精华中的精华,是我们后期修炼的重中之重,需要大加锤炼与积累。”
周游神秘兮兮,道:“我听神仙姊姊说啊,若是修练至极处,母气便会化作万物母气。万物母气沉重,一缕足以压塌山脉,更能为修士提供可以移山填海的法力。”
说到这,他又有些泄气:“但我觉着神仙姊姊恐怕是在哄我,哪有人能有那么强的神通……成尊之人都不行吧?”
李闲则是目光黯淡,想起了在海尽处枯坐的小老头。
先生一人镇下海尽,的确是有移山倒海的神通。
但为了苍生,却甘愿在那里枯坐五十年。先生的行为,实在是让他敬佩之余,又为先生而难受。
周游却没有注意到李闲的心情转化,将心情略一收拾,又开始跟李闲讲道:
“不过也不必想那么远,道火蒸腾母气之际,苦海的‘水位’便会下降。直至降无可降时,道火便会化作一条通途,随着修为的精进而向前延伸——
“这便是识途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