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站在御书房的窗前,望着远处的宫墙,眉头紧锁。方正化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手捧刚刚送来的奏折。
"陛下,吏部尚书李康先和都察院钱嘉征已经将《官员考绩条例草案》拟好了。"方正化轻声道。
崇祯转过身,接过奏折,快速翻阅起来。
"不错,很详细。"崇祯点点头,"这考成法若能推行开来,必能大大提升官场效率,打破那些庸官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
"陛下圣明。"方正化恭敬地说,"不过,奴婢听说,此事一经传出,朝中已有不少官员私下议论纷纷。"
崇祯冷笑一声:"自然会有议论。那些习惯了混日子的官员,哪里愿意被严格考核?传旨,召李康先、钱嘉征、毕自严入宫议事。"
"遵旨。"
不久后,三位大臣齐聚御书房。
"诸位爱卿,朕已看过《官员考绩条例草案》,总体而言,很是满意。"崇祯开门见山地说,"但朕想听听你们对推行此法可能遇到的阻力有何看法?"
李康先出列道:"陛下,此法一出,必将引起巨大震动。那些习惯了靠关系做官、靠糊弄交差的官员,定会千方百计地阻挠。"
"具体会如何阻挠?"崇祯追问。
钱嘉征接道:"回陛下,臣以为有三种可能:一是虚报政绩,弄虚作假;二是贿赂考核官员,买通关系;三是上下勾结,互相包庇。"
崇祯点点头:"说得不错。那你们有何对策?"
李康先道:"臣以为,可采取'明察暗访'之策。除了正常考核外,再派遣密探暗中调查,若发现弄虚作假者,从重惩处!"
"好!"崇祯拍案,"就这么办!"
毕自严却有些担忧:"陛下,臣以为,考成法虽好,但初期推行时,或可稍微宽松些。若标准过高,恐怕会引起官员们的强烈反弹。"
崇祯沉思片刻:"爱卿所言有理。改革之事,不可操之过急。这样吧,初期先在京畿周边选择十个州县试点,标准也可适当放宽,待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陛下英明!"三位大臣齐声道。
钱嘉征又道:"陛下,臣还有一建议。可否设立'申辩'和'复核'机制?若官员对考核结果有异议,可提出申辩,由更高一级的官员复核。这样可减少冤假错案,也能让官员们感到公平。"
崇祯眼前一亮:"此议甚好!就这么定了。李爱卿,你与钱爱卿尽快修改完善条例,一周内呈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