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玉轩的雕花窗棂上,杏花影被春风揉成斑驳的画,林若曦望着父亲林远甲胄上的鎏金麒麟纹,忽然想起张晓在现代历史书里见过的武将画像——那些被岁月封尘的英勇气势,此刻正化作父亲眼底的温柔,落在承欢蹦跳着戴玉手串的小身影上。
“老爷此次回京,怕是要驻跸多久?”她替父亲斟了盏碧螺春,指尖触到茶盏边缘的温热——是巧慧特意按父亲喜好备的,茶汤里漂着两朵新摘的茉莉,“母亲来信说,府里的西府海棠开了,比去年早了三日。”
林远端起茶盏,热气模糊了他眼角的纹路:“边疆战事吃紧,顶多留十日。”他忽然望向正在教承欢认兵书的雍正,压低声音,“皇上待你,倒比当年先帝待后宫嫔妃多了份真心——只是这紫禁城的真心……”他顿了顿,指尖划过杯沿,“终究要拿许多东西来换。”
林若曦望着雍正耐心替承欢讲解青燕风筝的模样,忽然轻笑:“女儿知道父亲担心什么。但您瞧,承欢在他身边笑得这般开怀,便知他心中,到底是装着十三爷的情、绿芜的憾。”她忽然想起袖口藏着的迷迭香糖残屑,“何况女儿并非弱质女流,将军府的女儿,断不会任人拿捏。”
承欢忽然举着兵书跑过来,羊皮纸页在风中哗啦作响:“爷爷快看!皇上伯伯说这上面的‘星护’二字,是阿玛写给我的!”她指尖戳着墨迹未干的批语,“这里还有姐姐的红泥印!”
林远接过兵书,见页脚果然盖着林若曦的“未央”私印——那是她十五岁时父亲亲自刻的,梅花边款还带着当年的生涩。他忽然想起女儿幼时在将军府骑小马的模样,如今却在这深宫里,用细弱的肩膀护着承欢,护着将军府的声名,喉头不由得发紧。
“皇上,”他忽然起身行礼,甲胄在晨光中泛起冷光,“末将明日便要离京,唯有一事相托——承欢格格乃十三爷血脉,若将来有朝一日……”
“将军不必多言,”雍正抬手打断,目光扫过兵书上的“星护”二字,“朕既昭告天下承欢的身世,便会护她一生周全。何况……”他望向林若曦,见她正替承欢拂开额前碎发,银镯在腕间轻晃,“有宁曦格格在,承欢便多了双护她的眼睛。”
林远望着两人交叠的影子,忽然想起夫人曾说“女儿的姻缘,定是要寻个能让她眼里有光的人”。此刻见雍正望向女儿时,眼底的柔光比春日的阳光更暖,终究是放下心来,抬手将腰间的麒麟玉佩解下,塞进承欢掌心:“带着这个,若遇着难处,便让人送去将军府——爷爷的兵,永远替你守着紫禁城的门。”
承欢攥着玉佩蹦跳着去了廊下,红绒花扫过杏花枝,惊落的花瓣飘在雍正发间,像撒了把碎雪。林若曦望着父亲与雍正低声交谈,忽然听见绿珠在身后轻声道:“小姐,年妃娘娘的桃花酿送来了,装在绘着并蒂莲的瓷坛里,看着倒比往日精致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