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末的心神绷得更紧,呼吸都变得轻浅。他小心翼翼地拿起石板上那些经过精心炮制、分量精确到毫厘的药材,按照《炼丹初要》丹方中记载的、严谨到近乎死板的顺序,开始将它们一一送入丹炉。他的动作一丝不苟,带着一种近乎神圣的虔诚。
第一味,炮制过的年丝草根须,性质温和,像是丹药的基础,提供木属性的生机。轻轻投入炉中。
第二味,研磨成粉的龙涎花瓣,蕴含活跃火性,是催化剂。精准地撒入。
第三味,带着晨雾般细腻冰凉的凝露草粉末,性属水,用来中和龙涎花的火气,提供滋润。恰到好处地落下……
……
林末的投料动作看起来并不快,但他每一次药材的落下,都精准地拿捏在了最佳时机。他并非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更是通过神秘玉简对炉内药材能量的实时感知,察觉它们在凡火温养下的细微变化。就在上一味药材的药性即将完全释放、初步提纯,但尚未彻底消散,正与其他药材能量隐隐纠缠的那一瞬间,下一味药材被准确无误地投入!太早,药性会排斥;太晚,则会错过药力交融的关键节点。这种对炉内能量状态的精妙感知和对投料时机的精确判断,恐怕连一些炼丹多年的老手都难以凭借肉眼和灵识做到,这是神秘玉简带给他的独特优势。
十几味药材,包括最后作为核心、提供主要药力来源的灵谷精粉,在接下来的小半个时辰里,被林末依次、精准地送入了丹炉。整个投料过程,像进行了一场高难度的无声仪式,没有出现丝毫纰漏。
紧接着,炼丹进入了更加关键,也更加凶险的提纯与融合阶段。这一步,直接决定了丹药最终的品质,甚至关系到整炉丹药是成是废。
对火候的掌控在这里变得格外苛刻。既需要强大稳定的高温,熔炼药材,逼出精华,烧尽杂质,压榨药材潜力;又需要在不同药材反应的不同阶段,对温度进行精妙的调节和起伏,以契合它们独特的药性变化;更要时时刻刻提防温度失控,药液烧焦,药性冲突引发炸炉的危险!这一步火候的拿捏,就是炼丹师真正功力的试金石。